
北京油炒面粉的正宗做法?
1、锅底倒入面粉小火不停翻炒。炒至焦糖色,关火倒入白砂糖黑芝麻,花生碎翻炒均匀完成。
2、锅洗干净烧热,小火,放面粉干炒,用铲子不断翻炒,防止糊锅。慢慢的,底部面粉开始变色,用铲子上下翻拌均匀,等所有面粉颜色微微焦黄就好了。炒熟的面粉跟生面粉比较下,颜色要深黄一些呢!加白糖拌匀。喜欢还可以加一些炒熟的芝麻,糖量依据个人口味添加。
食材清单
面粉 200g 、 黑芝麻 30g 、 白芝麻 30g 、 大瓜子仁 30g 、 葵花籽仁 、 油
烹饪步骤
步骤1/5
面粉过筛后,开小火,在无水无油的锅内不断翻炒
1.花生米倒入烤盘里上下火150度烤十分钟,烤好之后拿出来自然冷却。
2.核桃倒入烤盘上下火140烤8分钟,烤好以后倒出来自然冷却。
3.把黑芝麻和白芝麻一起倒入烤盘了,上下火140烤五分钟,烤好之后倒出来自然冷却。
4.花生,芝麻,核桃一起放入料理机打成花生碎
5.开火倒入面粉,搅动面粉防止糊底,面粉炒至发黄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食材:面粉300克,熟黑白芝麻50克,熟果仁适量,食用油50克(2勺),香油25克(1勺),白糖100克。
做法:核桃切碎,备用。小火干炒面粉,面粉变色并炒出麦香味。
食用油分两次放,先放一半,和面粉炒匀,再放另一半油,继续翻炒,使面粉充分和油接触。
倒入香油,关火,翻拌均匀。
最后倒入各种果仁,芝麻翻拌均匀。
吃的时候可以放上葡萄干,山楂丁点缀,也能让油炒面的口味更丰富。
老北京的炒疙瘩好吃吗?
炒疙瘩别小看它,里面有菜,有肉,疙瘩筋道。既有菜香又有肉香,搭配营养丰富
制作方法:材料有高筋面粉,瘦肉,黄瓜,胡萝卜,青蒜,青豆。
配料:葱、姜、生抽、盐、鸡精、油、豆辨酱
1.将面粉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成絮状,揉成光滑的面团,醒30分钟
2.在等待的过程中,准备各种青菜和肉,把瘦肉切丁、黄瓜、胡萝卜、青蒜切丁备用。
3.锅内放水,把青豆放入,煮5分钟左右,捞出控干水备用。
4.把醒好的面擀成面片,薄厚l公分左右,切成正方形小块放入盆中,散一点面粉在表面摇一摇。使每个疙瘩均匀
5.锅里放入清水烧开,倒入面疙瘩盖上,开锅后再略煮一会儿,变软就捞出,用凉水过个水,控干备用。
6.锅内放入适量油加热,放入肉丁,葱,姜翻炒。
7.锅里加豆辨酱,生抽,放入胡萝卜和青石翻炒片刻放入面疙瘩,适量盐,炒3一4分钟加入黄瓜和青蒜再炒3分钟,放入鸡精,翻炒即可。
老北京的炒疙瘩很好吃的。
家里妈妈就经常做炒疙瘩给我们吃,每次我们都吃的精光,炒疙瘩是老北京特色,炒面食品,制作过程也不难,妈妈还教我们一起做过。
炒面疙瘩主料就是面粉,配菜有菠菜,豌豆,青豆,五花肉,胡萝卜,葱姜蒜,酱油等。
面粉要用水和成面团,面团要硬一点,然后将面团切成面条状,再切成小丁丁,这就是面疙瘩,撒点面防止面疙瘩粘连。然后将面疙瘩放在锅里煮熟,捞出备用。
锅里下五花肉煸炒,然后下入葱花,姜末,蒜片,炒香后,加入菠菜,青豆,胡萝卜丁,翻炒,最后加入面疙瘩,加入鸡精食用盐,酱油等。做法就是这么简单。
炒疙瘩是北京的一道独特的民间小吃,顾名思义,它肯定长得是疙瘩形状。名字最然听起来比较土,但是吃起来就不一般了。仔细来说,炒疙瘩是一种特色面食,但它既不属于传统的汉族食品,也不属于满族食品,而属于传统的清真小吃。这个东西差不多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在民国初年就有了。
它的制作过程和其他的炒面什么的大不一样,它需要煮炒兼用,色泽焦黄,同时在用时令蔬菜搭配,吃起来很劲道,醇香可口,越嚼越爱吃。
要说到这个炒疙瘩怎么来的,那要推算到民国那会,这种小吃的创始人,并非什么大人物,也不是顶尖御厨,不过是当时住在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一带的民间摊主,穆老太太母女俩,她们是***人,信仰***教。据说,民国成立还没几年,穆老太太就死了丈夫,她和女儿在北京的和平门外,勉强开了一家小饭店——“广福馆”生意很一般,有一天,她们母女俩合了十斤饸饹面,临到关门打烊的时候,还剩了五六斤。不知怎的,聪明的女儿想起了一个点子,把当天剩下的饸饹面全部重新揉了一遍,然后既不擀也不扯,而是把这团面揪成一个个小疙瘩,然后全部放到沸水中煮熟。捞出来之后全部摊开,放在阴凉处晾着,这么多一下子肯定吃不完,凉凉就不会坏了。就在当晚,她便把一部分面疙瘩加了一些青菜一起放油炒,尝了一下竟然口味很好。于是母女俩就决定将“炒疙瘩”放进第二天的菜单中。就这样,老北京炒疙瘩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第二天,不出意外的,炒疙瘩卖的异常火爆,不一会昨晚的五六斤饸饹面做成的炒疙瘩就全部卖出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貌似普通的***面食,乃是北京民间小吃中难得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