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子是被怎么炒高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你身边有例子吗?
房子到底缺不缺?实际上,我一向主张在一定意义上房子是不缺的,之所以人们还在义无反顾抢房子原因在于紧俏是一种***象,购房者被蒙在鼓里。这都是炒房者在作怪。只要有炒房者存在,多少量都能给你消化掉,因为炒房最有意思的还不单纯花自己的钱,花别人的钱炒房,何乐而不为呢?利用加杠杆,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很简单吧,就是这个意思。他们用极少的资金撬动极大的资本,然后利用各种套路把***掌握在自己手里。
安家融媒记得当年有报道说,10万倒房一年净赚一个亿。原来炒房的真相是,他们把房子卖给自己。在那个年代他们不怕没有接盘侠,他们真是太聪明了。 “一下子买那么多房,万一卖不出去,亏本了怎么办?” “要是能赔本,我们还炒什么房?无所谓有没有人买,我们绝对不亏。”“我们卖给自己。我们这一个团分成两组,一组买一片房,都向银行贷款。房子到手之后,有没有别人来买都无所谓。抬高了价格,两个组互相买卖,对冲你知道吗?首付就都不用付了,只要再到银行做8成20年的按揭就行,拿到了***先还掉前一次的***,剩下的就是利润。如果还能升,就再买卖一次。反正绝对***不赔。价格起来了,对开发商也有好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纵容炒房者的存在了。因为大家都绑在了一起。
其他地方不了解,网上的信息也不一定准确,我来说说我所在的城市昆山吧。
2015年的时候,我同学买房子,我陪着他看了很多的房源。最后从一个上海人手里买了一套城东的房子实际成交价6950每平方。当时市区均价大概在1万左右,昆山环境最好,学区最好的城西也不过才1万3到1万五。即便在紧挨着上海的花桥,那个时候平均房价大概在12000左右,可以说城东当时是价格的洼地。
在当时的价格水平下,只要老老实实在工厂里上班,一个月工资5000块的人,几年时间首付一套房子不是问题。然而此时此刻,昆山城东的一手房价格没有低于14000的,1万6到1万八是主流。
我感觉在这个房价涨起来的过程当中有三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就是房产中介,那个时候房产中介压根没心思,交易二手房,全都是在推一首新房,开发商给的回扣非常高,成交一套,基本上佣金在2万到5万之间。而新房的价格是由房产开发商决定的。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卧底了一个中介群。
国人刚需住房需求量大,房地产又属于国家支柱型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消费。
房地产总体上涨是跟市场供需来进行调控的,本地区的平均收入。之前国内的房地产泡沫特别严重,廊坊燕郊就是一个例子,炒房团大量囤房,最高的时候达到3万一平米,2017下半年***出台政策调控房地产,实行一个准则“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后期炒房团进行抛售,根本没人去接盘。 现在国内的房地产少量的炒房现象还是有,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 开发商渲染气氛,制造热销的***象。 二手房 房产中介利用客户 业主信息不对等,为了促进交易,进行市场控制。总之以后房地产不会像前几年那样,猛涨猛跌,维持现状 稳步上升是现在的趋势。
房子一千多元一平的成本能卖到一万多,最关乎民生的不是蔬菜水果而是房子🏠!几乎几十年都要还房贷,是多么痛苦,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还不如把水果蔬菜粮食价格提高,至少农民能收益,这样的高房价受害的只能是大部分穷人,收益的是那些早已经站在至高点上的富人。
楼房毕竟是用来住的,当住成了问题,幸福感能高吗。
大家好,作为一个走到哪哪房价都高的人,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房价是如何变高的。2008年的时候,北京房价开始大涨,当然,那时候我还不在北京,那时候我还在老家愉快的当一个初中生,如果不是政治课本,我连什么是经济危机都不知道。
那个时候县城的一套学区房20万,我清楚的记得班里最有钱的学生说他家刚在这里买了房子,当时也没觉得有多厉害,现在想想才知道有钱人从小就知道房子值钱了。宿舍有个孩子整天在炫耀他爸在周边城市买了房子,当时就想不就一套房子吗,还买这么远有什么好炫耀的。直到去年,我看到他已经买了奥迪,才发现,不用买房就没什么压力了。
刚到省会城市上大学的时候,那里房价只有五六千,本地人说市中心房价都快涨到八千了,那时候家乡县城的房子两千都没人要,当时是2011年。三年后,省会城市的房价就已经涨到均价七八千了,那时候由于大力发展东部,所以东边房子一年之间由五六千涨到了一万多。2006年的时候,全市的房价就都涨到一万多了,而当时的家乡房价只有3500左右。
等到我2007年回到家乡的时候,才发现家里的房子已经在一年之间涨到了五千多,这只是一个小县城。如今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家乡的房价又涨到了七千一平。我家住在县城周边,与那些小区到公司的距离差不多,开车十五分钟就能到。如今,正在纠结该不该买,买,真心觉得不值,不买,又好像少点什么。
北京小区里的停车位让外地牌车辆长期占用合理吗?
有的人利钻政策的空子一家买3-4辆外地牌照的车换着开,那么每台车在京停留的天数就是281天,北京的小区又有多少停车位可以供他们使用呢?长期不开却占用的停车位这不是浪费***吗?
第一,看小区的停车位是否收费,如果收费车位,人家交了钱,就是停自行车也可以。
第二,如果是免费车位,大家都可以停,凭啥不让外地牌照停呢?又不是非法脏车。
第三,***都没有法律规定不能停,法无禁止即为可行。楼主不要太矫情
首先,小区停车位只要是小区业主就有权利使用,即使是外地牌照,也不影响此权利。如果是产权车位,那就更无可厚非。
其次,停车位紧张不全是外地牌照车辆造成的,你只是过于关注外地牌照车辆而已,我相信长期停放本地车辆也会有。
再次,你说到的一家有多辆车的现象,京牌也不例外。
在北京有房的外地人,或者是摇不到号的北京人,这些常住居民谁不想有京牌?我们还是寄希望于***相关政策的优化,让此事更合理吧!
我们小区是属于老旧小区,虽然现在已改造了一些设施和绿化,但小区没有物业,停车不收费,没人管理,造成仅有的车位也长期被外边车占位。开车回来经常无位停车,几次上找街道办事处都未能解决。小区连消防通道也被占领,造成安全隐患。真希望北京市***能协助解决。
小区里当然不是公共***。是小区业主***啊。业主的外地车停小区里是合法的。这只能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一起对停车规则进行修改,最好是经济杠杆,车越多收停车费越高,清出去一批。单对外地牌照应该不行。
海淀学位占用几年后才能再次使用
海淀学位占用6年后才能再次使用。海淀区实行六年一学位政策,不少京籍或非京籍幼升小都很关注学位占用问题,通常自登记之日起的6年后,学位可以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