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铁一趟车总共有多少个座位?
北京目前运营中的19条地铁线一般分三大种车型(A型车和B型车以及机场线的C型车),不才我坐过除了房山线和机场线以外其他17条线路。目前北京开通的A型车线路有14号线(6节编组)以及16号线(8节编组),1、2、4(与大兴线贯通运营)、5、8、9、10、13、15、昌平线、亦庄线、房山线、八通线均为6节编组准B型车,6、7号线为8节编组准B型车,机场线为4节编组C型车。
由于早期老线路每节车厢两端无3人座的短座位,一般6B车型为216个座位,有的6B车型两端会多出3人座的短座位,故会多48个(中间4节车厢有,车头两节车厢无3人短座位),8B车型自己推理就OK了。
A型车一般每节车厢为48个座位,看几节编组相乘就OK了。但北京16号线每节车厢有一部分是站立区无座位,16号线也是目前北京运营中地铁编组最长的地铁线,8节编组A型车。
截至2017年1月,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有19条地铁线路,每条线路都有对应的地铁编组,其使用的车辆型号不尽相同,对应的座位数量也不一样。具体来说目前北京各地铁的型号如下表:
地铁列车车厢数量有4节,6节,8节不等(前后车厢带车头)。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车辆类型可分为A、B、C及L四种。四种车型的主要区分是车体宽度。A型一般在21-24米;B型19-21米;C型15-19米。在国内,这个数据比较固定,一般A车型长22米,宽3米。B车型长19米,宽2.8米。C型车长19米,宽2.6米,L型车长16米,宽2.8米。但是注意,地铁列车上的座椅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同一条线路同一型号的列车,还有可能存在去掉座椅改残疾人停靠位或扩大站席的情况,所以这个准确的数量还并不好说。就北京地铁1号线而言,每节车厢是4个门,中部门之间的座位为一边6个,两头的一头为站席,一头为一边两个或三个,这样来算的话,一节车厢,座椅的数量是40个或42个(不考虑座椅改站席的情况)。那么一整列地铁的座位数量,再乘以车厢数量就是了。
其实讨论地铁坐席的数量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每个城市地铁都会根据自己城市的情况来进行调整,而且有些地铁列车的座椅直接就是一长溜,根本就没有区分有几个座位,也没有硬性规定可以坐几个人。衡量地铁载客量有一个车辆定员指标,一般是以站6人/平米的标准来计算的,以这个标准计算,A型车定员量是310人,B型车是240人,C型车是220人,L型车为104-220人。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城市管理部门参考的标准又有所提高,毕竟人太多,一般是9人/平方米,照这个标准,大概就是人挤人,而且基本掏不出手机的程度了吧。
如何评价北京地铁推出的新功能:地铁站拥挤度可通过手机查询?
超赞的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出行需求和地铁高峰期合理选择出行方式,从而提升效率,避免时间的浪费。
1.为什么北京地铁会推出这项拥挤查询功能?
任何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或者便民服务措施,都伴随着一个现实的痛点。坐过北京地铁的朋友们应该深有感触,尤其是早高峰的时候,不是你自己走进地铁,往往就是别人把你挤进地铁。
还记得当年蜗居大结局上海清说的那段话吗?每天我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被人流推着往前走,我曾经的坚持、立志、理想被挤得无影无踪。这就是大城市,这分明就是大城市挤地铁呢深刻写照!所以,有了地铁拥挤查询功能,我就能对这个拥挤的地铁说NO!
2.我们可以利用拥挤查询功能合理出行。
这个功能是基于当今的大数据分析、还有人工智能出现的,有了这个软件,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站点进行乘车,我们可以根据软件的数据规避拥堵路段,规避不能进站的站点,找到最合理的路线。其实这个功能,就像我们当地的掌上公交一样,什么时候公交车来了,我再出门等车。就像滴滴宣传的那样,以前是我等车,现在是车等我。别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用来工作,休闲***嘛。
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了。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便民服务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为背景地铁拥挤查询功能点赞!
我是王小雷,喜欢和大家交朋友,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谢谢各位支持!有意见建议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谢谢邀请,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用手机可查询拥挤程度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流扎堆现象,查一查发现A区拥挤,那我就去B区坐,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起到分流的作用,也能缓解早高峰带来的客流压力,值得点赞
其实这个功能还可以发展到别的领域,比如汽车交通上,用手机一查知道哪拥挤就可以选择其他路径,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社会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发展,慢慢的个个领域就都会完善了
凡是在早晚高峰期做过北京地铁的朋友,都是当之无愧的战士。
只有在地铁站,才能体会例如北京这样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之巨大,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缝隙的亲密接触。
所以,地铁推出的这个地铁站拥挤度查询,可以让我们大多数人安心:哦,原来我这个车站还不是最挤的啊!
咕嘟君本人常年在东直门一线坐车,距离恐怖的西二旗没有多远,但是我也没有勇气去体验一把。西二旗地铁站因为处于换乘站,所以号称人口密度最大的地铁站之一。
每天人们都用春运的精神去上班,在万头攒动中拼搏。
据说这个地铁站拥挤程度查询用4种颜色表示拥挤度,颜色越深,表示车站越挤。黑色自然表示极拥挤。其中绿色呢表示比较舒适,地铁站相对空旷,但我想不出哪里会有这样的场景,也许机场线勉强能达到这样吧。
不过这个拥挤程度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因为可以看到那些在高峰期常规限流车站的状态:圆圈内显示黑色的“限”字。这可以让我们知道,这里坐车需要排比较长的队。
在北京工作,每天乘地铁的时候都可以干些什么呢?
谢邀,说实话没有去过北京,所以不了解。据新闻报道等之类的信息,北京地铁更加的拥挤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有的人为了上班每天上下班要两三个小时。北京我国首都,这样坚持的生活工作肯定有他的道理,在地铁上那么长时间,能做些什么呢?看书,听英语听力,闭目养神,思考人生,***工作等等……
谢谢邀请。
我没有在北京工作,但是去过北京很多次,每次去都是地铁,我说一下我的所见所闻吧。一次在等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个背着双肩包的眼睛青年,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一个是一本小説,在嘈杂的环境中还能看进去书,我很好奇。就一直盯着他看,没想到他坐下以后,没有拿出手机,而是继续认真的看,我是很佩服的;
大部分人都是“低头族”。
在看手机,看IPAD,浏览网页,看视频,听歌。其实这样有利有弊。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的工作大部分都要接触电脑或者其它电子产品,很费眼睛。下班了如果还抑制看手机的话,对眼睛伤害挺大的;
另一方面,北京的地铁有时候一坐就是1个小时或者40min,这么长的时间,拿手机看看新闻,看看电影,也可以放松一下,缓解身体的疲惫。其实我们可以带本好看的书,在地铁上看看,这样感觉会很好。
诚谢头条官方悟空问答邀请!以个人了解和感受,坐地铁时,可看看书或杂志,也可用手机听听歌或看看新闻,还可借此机会休息一会儿,等等,不一而足,可干的事情很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靓眼看世界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欢迎你留言,继续讨论!
每天拿个手机拍拍拍,一年出一个地铁众生相影集,不要想猥琐了啊,很艺术的,反映京城人民在特定空间生活形态的,有乐天系列、压力系列、轻松系列、搞笑系列等等,就不知头条约不约稿?
谢谢邀请。现在乘地铁最多是听喜马拉雅,有时工作上的文档会特意留一些在地铁上看。
北京挤地铁比上海差远了,上海是肩胛骨缝对着肩胛骨缝。北京只要挤到车厢中部,左动动,右动动,总能挤出一些空间。工作闲的时候听英语比较多,找几个口语的来回听,总能记住一点,语感也好些。忙的时候,以前听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啥的,现在找不到了,改听郭德纲,小岳岳,偶尔听罗辑思维,鸡汤灌得受不了,听两次就不听了,最近开始听高晓松,挺有意思的,家学渊源,角度独特,还有一些其他喜马拉雅上的看看排行榜,随便听。以前用有线耳机,容易挂到,防盗还差些,现在换蓝牙,安全方便。
如果有一早急活要处理,传到手机里,车到站也看完了,显学现用,不容易忘。
以前地铁里拿着一份报纸的日子好像嗖的一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