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户口迁移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公安局起草了《北京市公安局户口迁移进京许可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简称“《规范》”),现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规范》共六章二十七条,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要求出发,立足户口审批现实及可能存在的情形,从程序上对户口迁移进京审批作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
我见意大学学历在!北京工作5年的!北京买房也超过5年的!优先考虑上北京户口!对大学生放开进京!多年后人数增加肯定是提高首都整体素质!己经稳定工作5年的又买了房!说明适合北京生活生存应给予政策积分准入!
49岁,放弃京外体制内工作选择北京户口,值得吗?
如果你这么大的年龄,放弃稳定工作去为了一个户口来说,太不值得。估计这个朋友长期在***内的体制上班,没有怎么接触社会,以为外面的工作好找那就大错特错了。原因如下:
1.首先,一般过了35岁的人都是想进入体制内,而不太想出来。
目前私企很少招聘35岁以上的人。因为这个岁数的人在身体和工作效率方面都不如90后的年轻人。年轻就是本钱,年轻就是红利。特别是此次疫情让多少人失业在家,即使没有失业的人也面临企业裁员和降薪的现实,而体制内的人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2.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而出来就是指离开体制或者国企,包括离开学校。不论你前面过的怎么舒适,怎么衣食无忧,进入社会职场里有没有能力。通过找一找工作,碰一下壁就知道了。特别是49岁去求职遇见比你小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一样等待面试,不知道你是什么心情?
如果一次次在投递简历石沉大海以后,估计连死了的心都会有的。这种心路历程估计是在体制内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3.45岁以后人的记忆力和身体状况都是在下降的,这个时候唯有工作经验和不断学习的精神能支撑我们的工作。而你是否具备这些职场经验和学习的精神呢?如果没有这些要素,那么你怎么样在新的工作中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可能没有多少老板会给你学习的时间。
外面的职场就是这么残酷,短期内没有给企业带来价值就是负担和成本,就会被老板放弃。另外就算你再有能力,职场的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也会被弃之。这就是职场需要具备的技能,不知道的人可以看一下我前几天的文章(关于职场的五大技能)。
这个要取决于你看重什么了。按理说49岁的年龄不算年轻了,在北京以外体制内发展也应该有一定的职级地位了。正常情况下如果是公务员至少是正科多年,好一点的应该是副处多年,甚至更高级别(省直的厅局级都有可能),如果是事业单位估计是5-8级管理岗,走专业技术职称的至少是中高级职称。经济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估计不会很差,综合来说,一般人不是提拔升迁到北京的部委工作是没机会去北京的,以你现在49岁的年龄还有机会去北京且还能解决北京户口,应该你的条件是不错的。去与不去就看这个北京户口对你或者你的家人有多重要了,北京户口现在还是很有含金量,在购买京房,小孩考学等等方面都有很多优势。当然,折腾一次也确实辛苦,需要至少3-5年才能稳定下来,只要做好准备,有迫切的需要北京户口,49岁也一样可以折腾的。
2021年北京落户条件最新?
为推进户政管理理念和机制创新,积极回应百姓的期待要求,解决暂不具备市内迁移条件的本市户籍人员落户问题,北京市公安局制定了《关于在户籍派出所设立"公共户"的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公共户”的落户条件户口被登记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在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公共户”落户:
1. 因房屋产权交易户口须迁出,但本人、配偶或直 系亲属在本市没有合法产权住房,户口无法迁出的;
2. 因婚姻变化户口须迁出,但本人、配偶或直系亲 属在本市没有合法产权住房,户口无法迁出的;
3. 因从原单位离职须从原单位集体户迁出,现单位 无集体户,本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在本市没有合法产权住房, 户口无法迁出的;
4. 因房屋所有权或者公有住房承租权发生变更,现 权利人或者承租人申请将原户内人员迁出,原户内人员拒不 迁出或无法通知,且其本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在本市没有合 法产权住房的;
5. 新生儿的父母户口均在本市“公共户”内或其中 一方户口在本市“公共户”内,另一方为外省市户籍人员的, 可在“公共户”内为新生儿申报出生登记;
6. 其他特殊原因在本市无法办理市内迁移的。
北京市的户口无房孩子可以有学籍吗?
根据今日印发的《关于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北京市首次在小学入学政策中规定,北京市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非户籍所在区工作、居住,符合在同一区连续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该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其适龄子女可在该区接受义务教育。
北京市今年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严。 “稳”体现在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在入学年龄、入学方式等方面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体现在进一步完善入学规则,释放更多优质学位用于就近入学,让更多孩子公平享有优质教育机会。“严”体现在进一步加大市级监管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精准治理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