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铁3号线的传说?
为里奥运建设,各条地铁线一系列的走向变更让北京地铁呈现出了“西多东少、北密南疏”的局面,在2001年深奥成功后,北京市给予国际奥组委的改善交通的承诺必须要实现,因此,围绕着奥城地区,北京市花大力气建设了超过6条地铁线。
机场快轨,方便机场到市内交通,4号线(改线),串联市中心和部分位于大学的奥运场馆,8号线(奥运支线),直达奥运会场赛场,10号线,引导由8号线出来的客流到达中关村和国贸新CBD,5号线,平衡4号线,同时分担机场线的压力……在这样的建设中,3号线的西段被4号线夺走,而东段则属于机场快轨,联络东西的作用完全失去。
这样的一条3号线在规划图上度过了20年。20年之后,不但经济突飞猛进,工程技术也日新月异。
隧道专家王梦恕用浅埋暗挖法解决了东西长安街不能开挖修地铁的问题,原来是远景预留的1号线二环内段得以提前建设,试验的首个暗挖车站——西单站已经建成通车,复八线其余路段施工也逐步开展,眼看着再过三年就能完工了。我们的3号线虽然***了队,但也又一次提到了日程上。
北京地铁3号线为什么尘封?
3号线在这一阶段未能实施的主要原因是,沿线重要的功能区(西段三山五园旅游区、中关村科学城、西外大街,以及东段酒仙桥、望京、首都机场)在1999和2002两次规划调整中被置换给了其他线路,而获得的平安大街沿线相对于周边功能区来说,优先级要低得多。
和同方向相近的6号线相比,西段可能3号线略占优势,但东段3号线只有东坝(当时东坝也是规划远期实施),6号线则有CBD和通州新城两个重量级影响因素,作为决策者一定是会选择6号线而舍弃3号线的,所以3号线才会尘封。
说到3号线,就要从1965年的“一环两线”方案讲起。
所谓“一环”,就是指沿北京内城城墙修建的环线,而“两线”分别是东郊热电厂经北京站与环线连接,然后出复兴门经公主坟到石景山的线路;以及从西直门到颐和园线路。
在这个方案中,已经给3号线预留了位置。规划中的3号线非常长,西起香山,东至首都机场,同时起到西北、东北郊区放射线和城内北部东西干线的作用。所经过的重点地区包括西山,海淀科教区,内城北部,农展馆,酒仙桥工业区和首都机场。
北京市***原***在1、2号线修建完成之后,按西-东-中的顺序修建3号线,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环两线”的二期工程,也就是复兴门-西直门-东直门-建国门的马蹄形半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彻底建成。
此时,一期工程已经不堪重负,为了缓解地铁客运压力,在隧道专家王梦恕的主持下,长安街地铁东延工程,也就是“复八线”开始实施。因此,3号线修建***只好后延。
北京地铁3号线为什么修这么久?
结构底板位于承压水水位以下,降排水工作量大,降水降深高。特别是结构需要多次下穿既有地铁车站、重要建(构)筑物、重要管线,总计含有环境风险411个,其中有6个特级风险源,174个一级风险源。
由于北京地铁三号线沿途经过的地方横贯北京东西地铁大动脉,受到北京地铁六号线的走向调整,从而对地铁三号线造成影响,最终造成地铁三号线原有的规划被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