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大数据流行,各种***都要求你的私人信息,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谢谢邀请!
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者,大数据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同时我也开发过多款***产品,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大数据的发展必然会逐渐提升数据的价值,未来科技公司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数据,所以通过多渠道获取数据必然是科技公司要做的事情。数据的获取通常有三个主要的渠道,其一是物联网系统(主要来源,产业互联网阶段会爆发),其二是互联网(Web、***),其三是传统信息系统(占比较小但是价值密度高)。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目前获取数据的主要来源就是Web和***,而且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这些数据给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针对于***系统要求获取私人信息的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一是从数据***集的角度,其二是从完善服务的角度。从数据***集的角度来说,科技公司为了进行数据分析,必然需要大量的私人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被***集信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从完善服务的角度来说,***集私人信息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但是,对于用户来说,***集私人信息难免会有一些担忧,那就是私人信息是否会被滥用和泄漏。
对于网络用户来说,要想享受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方便,但是又想保障个人的隐私不被随便乱用,就需要企业、管理机构和个人的多方努力。首先,从政策层面应该有明确的数据保护规定,防止滥用数据的情况发生(目前已经有了相关规定)。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设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边界,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数据防护手段。最后,对于用户来说,尽量保护个人的数据,不随便使用来路不明的***产品,尽量在正规的渠道安装***产品。
相信,随着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未来数据安全的防护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作为大数据技术来说,安全一定是核心问题之一,因为没有安全的大数据一定走不远。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或者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谢谢!
谢邀。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信息都变的透明,这看似没有了安全感。
但是这也正是网络时代的进步标志。
就像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信息,住址,学校,工作等信息都可以在相关部门查到一样。
为了网络社会的安全和规范,而不是网络就是真空地带,不法地带,将所有信息统一收集也是有必要的。
谢邀,每一个人都是大数据的既得利益者,但更是大数据的微数据创造者。这场博弈就体现在你的手机使用新的***的时候。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手机***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情况会议中,专家评议会就指出14款***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情况!
从上面这份清单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几乎来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总有一款会把你拉下水。听音乐吗,不听音乐看***吗,不看***看直播吗,不看直播剁手吗,不剁手你总要出行吧,就连使用翻译软件来提高自己的知识量,都要被人收集个人信息。
根据2018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100款***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在收集个人信息方面,***普遍存在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其中过半***涉嫌过度收集“位置信息”,紧随其后的通信录与短信功能。这其实是一个可怕黑洞,就说哪怕你没有用这个***暴露你自己的信息,也有可能由于你的朋友使用了这个***从而把你的信息泄露出去。不然你以为那么多的地铁周边商铺推销电话,股票敢死队推销短信都是从哪里得来的你的信息呢?
这些***收集个人信息,从好一点的方面来考虑,也许是想更加了解用户喜好,从而进行精确的推送或者服务;从坏一点的方面来考虑,你可能半夜偷偷去药店买点药,都被***记录了下来,从而给你推送相关的广告,导致某天你在和朋友分享某个新闻的时候,被突然弹出来的广告吓得尴尬不已。
作为用户,能做的首先就是拒绝无脑给***开放所有权限,其次就是不下载不正规的***,避免被无限制的收集信息,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小白鼠。
以上是我的浅见,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给我交流点赞。
一方面又要让生活变得便利,另一方面又担心隐私问题,这的确是一个现代生活中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比方说现在的一些贷款平台,会导入一些人的通讯录,如果这个人欠款,就会给通讯录中的人打电话,从而对这些人造成骚扰。
可是,在现代科技水平下,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只有获取到更多的数据,才能偶做出做好的服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据的增加就会提高分析的效率和效果,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效率。比方说,在大数据的情况下,个人的信用会变得非常重要,现在很多老赖无法坐飞机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社会的效率的具体体现。所以,使用数据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何保障个人的隐私,不被滥用,又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利用监管,制定一些规则,对于哪些是不能碰的要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给这些企业树立红线,才能让用户的利益得到保护。
另一方面,监管很多时候是有心无力,还要从舆论及社会本身对这种行为予以***,从而才会让这些人投鼠忌器。
在个人信息安全这块上中国人基本上都算在“裸奔”吧,国家对这块管控比较缺失,***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一直存在;
在2018年下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做过一项测试,对100款***进行了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评测的结果有点吓人,多达91款***都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位置、通讯录和手机号码上;甚至照片、财产信息、交易记录、网上浏览记录均在被收集的范围之内;
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会有大量的个人信息被收集,而这些信息会产生各种商业价值;
现在很多的销售都会购买潜在客户资料进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很多平台也能通过信息、年龄、区域、性别筛选客户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这样减轻了商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信息已经被人收集的差不多了;
以大家最常见的电话营销为例,很多推销电话都有精准营销的味道,比如在你想买车的时候4S店来个电话;在你想卖车的时候二手车来一个电话;有时候真的让人感觉自己是随时暴露在别人的监视之下,基本上没有一点隐私;不管你乐不乐意,你的信息都已经在别人的数据库中,面对推销你只能被动接受;
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国家层面加强对个人信息收集这块的监管,加重对用户数据泄露和交易的处罚,尽可能的减少这类***发生;不要对企业的自我监管抱有太大期望,他们不收集更多的信息就不错了;个人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少的下载不熟悉的***,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感谢阅读,谢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