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铁上打架被抓,都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 在巴士、地铁上大声播放音乐的行为,究竟是高雅还是粗野?
- 《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实施,喝饮料、吃冰淇淋违规吗?
- 为什么感觉现在地铁里打架的人越来越少了呢?你怎么看?
- 地铁被打耳光怎么办?
地铁上打架被抓,都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地铁上打架倒不是对行车有什么大碍,打架是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公共交通治安法妨碍了其它乘客的正常出行,肢体冲突有时会伤及无辜。最后除了对二人的行为罚款就拘留,损坏公共设施还要赔偿。
在巴士、地铁上大声播放音乐的行为,究竟是高雅还是粗野?
在巴士和地铁上随意大声播放音乐的行为我认为是一种极其粗野无知、缺乏教养的表现。
8
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巴士和地铁是公共的地方,是服务大众的工具。如果只因为你一个人喜欢听音乐,而不去顾及大众的感受,甚至我行我素、恣意妄为,你在整个车厢的旅客心中会是什么样的印像呢?
又有多少人对你睚眦相向,乃至怒火中烧呢?实际上因为这种事情而发生的案件比比皆是,就在去年的八月份,于北京的地铁上就发生一起打架斗殴而导致报废了一只眼睛的惨剧。
去年8月22日上午的北京某列地铁上,一位男子用手机和音箱大声地播放着音乐,一时之间车厢里其他正在聚精会神观看手机和正在酣睡的旅客脸上全都露出了鄙夷的神色。有旅客向那位玩音乐的建议他使用耳机,但是此人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当地铁到站时,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要求阻拦在下车门边的音乐男让开。但是音乐男并未理睬,那位下车男抓住音乐男的胸襟朝他的脸上猛击了两拳。那位玩音乐的眼镜碎裂,镜片插入了他的眼球,送医院后仍然无法保住他的眼睛。据说那位动手的男人事后也是非常后悔,但是那位放音乐的是不是也觉得非常可恶呢?
地铁上各种各样的怪现象层出不穷,有的一人占着多个位子大睡;有的自得其乐、目中无人地放着音乐;还有人在车后座椅上刻下“齐王到此一游”。其实这都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所在。
现在北京已经将在地铁上放音乐的行为纳入了“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之中。北京已经出台了《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的实施意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
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实施,喝饮料、吃冰淇淋违规吗?
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的多位工作人员认为,地铁方面要求乘客不要在车厢内“饮食”是包括禁止喝水和其他饮料的,车厢内也都张贴有“请勿饮食”的提示信息。其中,杯装饮料的图示是在禁止之列的。志愿者说:“遇到喝杯装饮料的,只要不影响其他人,都不会制止,因为规定提到的只是不得在车厢内进食。”
新规在第十四条第六则里写道:不得在列车车厢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对于进食的范围,是否包含饮品尚未做进一步解释。饮品在车厢中可能具有气味和泼溅的风险,在***访中,很多乘客认为,对于饮品,主要还是靠个人自觉,不能影响到他人为主,如果是喝水的话,还是应该互相理解。
为什么感觉现在地铁里打架的人越来越少了呢?你怎么看?
第一,法制到位,直接动手成本太高;
第二,发泄多途径,各种让人成为键盘侠,杠精的的平台很多,相比直接动手成本更低,更安全;
第三,潜移默化,讲文明那么多年,尚文的风气重过动手;
第四,男性体能下降,坐的多,动的少;
第五,工作压力大,累了一天谁还有精神动手……
这主要源,国家对这方面抓得很到位,法制社会,和谐社会是根本。现在社会风气比八九十年代好了不是那么一点点,我现在坐地铁,坐动车,坐火车,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对人很友善,根本就很难看到八九十年代坐火车那样情景了。全民的素质都提高了不少,打架的能不少吗?个人观点,不喜忽喷。
地铁属于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发生打架斗殴容易引起集体恐慌造成群体伤害。公安部门对于打架斗殴双方都会严惩,不仅要罚款,还会处以行政拘留,成本很高。
现在玩自媒体的人很多,巴不得有什么突发的热闹看,所以发生打架斗殴***时一定会有很多人拍摄下来并发到网上。打架斗殴双方不想红都难,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
身体伤害、钱财损失、牢狱之灾及负面网红,甚至会上什么黑名单影响出行、就业、考公务员、保险、晋升等等等等,想想就怕。
所以但凡有点理智和涵养的人绝对不会在这上面栽跟头。
打架,主要因为占座导致。 现在 地铁里基本上,站立空间都很有限。更不敢奢求一个座位。有座位,没座位,思想上已经放开。
争吵源,变轻,争吵自然少了。
地铁被打耳光怎么办?
乘坐公共交通,由于人多拥挤,难免会发生刮碰,要互相礼让,切不可感情用事。同时,也提醒群众***取恰当方式制止违法行为,控制情绪,避免冲突升级,若不能有效制止,可拨打110电话报警,或将***者扭送公安机关。***就是不对互相礼让,切不可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