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晚上的时候,都有哪些***节目?
古代的时候,确实是没有电的,没有电的情况下,古人是不是在晚上的时候很无聊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晚上确实是很无聊的。
因为没有光,他们看不到东西。能做的事情,就是睡觉。睡觉有的时候,也是一种乐趣,比如说刚结婚的新婚夫妇。
知道古人为何会生那么多孩子吗?
原因就是晚上实在是没有事情做,只能选择来睡觉了。觉睡的时间越长,孩子变得就会越来越多,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没有媳妇的人,睡觉的时候少了一点乐趣,但是,在没有其它事情可做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选择孤枕难眠梦周公了。
当然了对于穷人来说,大部分人是没有***活动的。毕竟条件不允许呀,灯都点不起,***生活,也就是想想而已。
还有一类人,他们比穷人更加的可怜,这一类人就是读书人。
读书人晚上连觉都睡不好,因为他们要读书,点着煤油灯或者蜡烛通宵达旦的读书,正所谓是三更灯火,五更鸡。
不过若是他们考上功名,就可以咸鱼翻身了,以后他们可以过上晚上有***生活的生活了。
因此说大部分古人,在晚上是没有***活动的。
电气时代,也不过200年的历史。古人虽然没有电,却不代表没有照明工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油灯,后来,又发明了蜡烛。古人晚上一般都干啥?
唐代以前,社会动荡,战乱不止,基本上没有什么夜生活。唐朝开始 ,社会基本稳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活动相应增多。
宋朝时,人们的夜生活算是相当丰富的。比起现代人,除了没有和电有关的一切用品,别的活动可一样不缺,甚至还犹有过之,因为他们逛青楼***都是合法的!看一看苏东坡、秦观的诗词,有多少是在青楼夜饮时写的?
自宋以后,古人晚上的***生活基本形式都差不多,文人士子,***商贾,吃、喝、嫖、赌,基本上概括一切。只是分兴时昌盛,衰时萧条罢了。
不同的人在晚上的***活动是不同的。
首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白天要下地干活,古代的农耕工具很简陋,基本全靠人来种地、收割,不像现代的机械化操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白天劳累一天,晚上需要好好休息,毕竟第二天还得继续干活,没心思想别的,倒头大睡才是王道,所以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说法。
其次,对于埋头苦读的学子,日落而息肯定是不可能的,他们坚信孔圣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言,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来读书,争取早日考取功名,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活动对他们来说,简直太奢侈了,不能去想,也不敢奢望,甚至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最后,古代的王公贵族,以及那些混得不错的才子,无需为生活而担心,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享受生活,不会天黑就在家睡大觉。邀请才华相当、关系不错的好友,到酒馆小酌几杯,吟诗作对必然也少不了,顺便听几首中意的曲子,或者到当时人气较高的场所潇洒一番,口中喊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至理名言。
真正的古代夜生活,只有古人知了。。。
我们都知道古代用十二时辰来计时,其中,最后一个时辰是指21:00-23:00,这一时辰有一个名字叫“人定”,意思就是夜已深,人们已经进入睡眠了。所以在古代,平民阶层的人,大部分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
此外,唐朝及之前都是有“夜禁”制度的,就是天黑了是不允许人再上街逛的。比如《三国志》里面记载到的,曹魏当年执法非常严格,灵帝的一个宠臣的叔父,天黑了上街溜达犯了夜禁,就被曹操处死了。由此可以看出,以前的夜禁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直到宋朝,这也制度才渐渐取消。宋之后,老百姓们晚上没事可以到酒楼、茶坊这些地方去看唱歌、跳舞,街头还有很多大排档,卖各种各样的小吃,夜生活非常丰富。但是到元明清,又恢复了夜禁制度。
当然这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是贵族的话,夜生活则丰富得多。故宫有一幅非常有名画,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极其生动地向我们今人展示了古代贵族的夜生活。
这幅画作里包括40多个人物,有新科状元、太常博士、韩熙载的门生、和尚朋友,还有表演的琵琶女、***等等,我们从下图中可以看到,他们齐聚韩熙载家中,吃饭、演奏、唱歌、跳舞、吃饭等等,尽显古代高阶层人士的夜生活,我们可以放大来欣赏一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