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家乡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江苏盐城,过去7-80年代乡下是早晚两粥中午一餐饭,以大米为主,以杂粮为辅。现在经济好了,早上牛奶豆浆鸡蛋饼大米粥油条包子,中午晚餐大米饭加各种小炒菜淮扬菜系加火锅,日子红火,心宽体胖。
辽宁人的饮食特点跟地域有关,一日三餐。
主食:米饭与面食,较有特点的是粘豆包、二米饭(两种米)、煎饼,另外还有大饼子、饺子、冷面、粥和各种家常饼子。
蔬菜:以前由于气候问题,一年只有半年有新鲜的时令蔬菜,因此常以能够方便贮存的蔬菜为主,如:***、土豆、粉条、萝卜、黄瓜、番茄、地瓜(红薯)、菌耳等。近年来,由于条件好了,大棚蔬菜比较齐全,各种时令蔬菜以及南方的蔬菜都有引进,供应充足。
肉类:以前以猪肉、鸡肉、鱼肉为主,近几年羊肉、牛肉、鸭肉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做菜习惯:以前以炖菜为主,口味重油偏咸,尤其喜爱火锅。现在偏咸的口味没变,但是少油、爱素已成常态,煎炒烹炸炖都已经是家常。
饮酒:主要是白酒和啤酒,啤酒论“扎”、论“瓶”、论“提溜”、论“箱”。
“北京现在2400万人口,这还不包括流动人口。这么多的人卖点什么不赚钱呀。北京人又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北京的饭店饭馆多如牛毛,在北京几乎能找到各省的特色菜肴。
过去,北京除了宫廷菜,老北京饮食以鲁菜为主。鲁菜的特点就是“咸鲜”。老北京自己好像除了炸酱面,烤鸭,涮羊肉其它也没什么,要么就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
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东北工业不景气,东北人背井离乡来到北京,北京又有了东北菜。后来四川人***炸,大量四川人外出,很多来到北京,北京又有了川菜。东北菜,川菜来了以后,竟然就扎根到普通的人饮食里了。再后来,北京又请来了新疆菜(唯一是北京***请来的)。当时西城的新街口和海淀的魏公村也变成了“新疆村”。粤菜,上海菜也有,极少。 以后来的全国各地的菜,都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产生的。
北京人越来越杂,饮食也越来越杂。比如川菜,必须有辣。北京菜里没有“必须”二字。这可能就是北京菜的特色。 王致和臭豆腐点点香油撒点葱花就是一道菜,抹在馒头上就是一顿饭。小葱,黄瓜,青椒沾黄酱也能吃一顿饭。想吃复杂点,鸡鸭鱼肉随您。所以,北京人菜饭没讲究! 老北京人也是北方人的一部分,生活压力大,艰苦,没时间,没条件讲究吃,加之北方人喜欢重口味,味蕾容易受伤,吃的东西比较粗糙。像炸酱面,饺子,包子,卤煮等,都是菜饭一体,混合味道。 北京主食就是米饭,白面。白面做的面条,大饼,馒头,火烧,发糕等。 十几二十来张桌子的小饭馆,俩仨人,家常菜荤素各半也就花百十来块钱。当然,饭店越大越贵。 自己做饭,如果不去超市买,去早市,批发市场,小菜店***购,每人每月花在吃上的也就500到1000块钱左右。所以,北京的吃不复杂,也不贵!”
我的家乡浙江湖州,主食以米饭为主,早上吃粥或配米粉团子和蕃薯年糕之类,中午晚上吃饭,菜的话大多数是荤菜红烧蔬菜清炒,不吃辣偏甜。现代人口流动大,吃上面也多样化一些,不过大体上还是沿袭传统习俗。东坡肉粢毛肉圆子糯米千张包八宝鸭慈菇鸡肉鱼圆子粉皮咸鱼。
老北京特色饮食的地理原因?
大家可知,许多老北京饮食都与面食有关, 北京地区无霜期长达半年左右,约180~200天,日照时实际数多年平均为2600~2700小时。
年平均温度8~12℃,降水量600~700毫米,农作物生长期225天左右,并且北京人好吃面食,使这些老北京饮食多为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