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基本上没介绍北京的美食?
北京已经没有北京的风貌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都市。而且川鲁粤淮扬,也没有北京什么事儿。
个人感觉,哪个朝代定都北京,当时的***就把家乡菜带过来了。
说来说去,能代表北京的估计就还有芝麻酱了,好尴尬啊……
中国八大菜系,为什么古都北京、西安这些地方没有自己的菜系?
北京没有自己的菜系不好评说,作为西安人可以探讨一下西安没有自己菜系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造成西安没有形成自己的菜系。
一、中国菜系形成于清末,完善成系于民国。经济因素是主要方面,中国自宋代后经济重心由西安河南转到江南沿海地区。发达的经济催生出饮食的多彩和繁荣,西安经济落后,吃饱为重,吃好退而其次,自然影响了菜系的形成。
二、西安地处西北,没海缺水,作为菜系最主要的鱼类食材缺乏,气候地理原因,农作物的品种品类也没有沿海南方地区丰富,以小麦面食为主,食材品类的不足也制约了饮食的丰富和菜系的形成。
虽然西安没有形成大的菜系,但西北人因地制宜,在面食上深更细作,形成了丰富的面食和小吃系列,至今依然成为享誉全国的美食之都。
西安是中国古代的国都,北京是中国近现代的国都。作为都城,四海之内都来朝圣,自然各地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奉献给朝廷,当然也包括饮食。
既然有了这么多这么好的饮食,天子脚下的人们自然也不用再劳神费力的去研究什么饮食了,拿来享用便是。
西安没有自己的菜系?实际上现在也有。只是当初评选八大菜系时各种原因导致的没有进入。从另外一个方面说,证明西安更加开放,包容。全国各地的菜系来西安都能安家。西安欢迎大家来!
民以食为天。
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菜系的形成,需长年累月非一日之功。某种地方特色菜形成系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自给自足的丰富农牧鱼产品;二、稳定的人口结构;三、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
祖宗崇拜是中国人普遍信仰,古圣先贤被民众奉为神明,人们相信人世间之外,天上地下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诸神们也需食人间烟火,当然喜欢煎炒蒸烤煲的美味佳肴。国人精心制作的食物,既用来吃,首先更是用以祭祀先祖的贡品,一敬神二敬人嘛。
北京与西安作为中国很长时间的首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更迭替代繁多,主宰京都的当朝执政者来自神州大地四面八方。人口迁徙频律太快,京城缺少长期生活的原住民,饮食习惯的口味五湖四海,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各有侧重与喜好,味蕾嗜觉状态千变万化十分混杂,自然难予创建属于自己的菜系。
中国古代只有煮,其实没有烹饪,至于宋也只有【釜】而已,煎烹蒸煮、烧炒焖烩乃至煸、焗、啫、生都是明以后的事情。
至于北京乃至东北,有个法国驻华外交官写过一本书,大略叫【最难吃的中国饮食】,由渔阳开始直写到宁古塔,包括豆汁儿、炒肝、老北京炸酱面、锅包肉、老北京抄袭自南京的烤鸭子甚至鲁、淮阳菜,几无一是处,集中了自古以来华夏苦寒之地最难以下咽的玩意儿,那叫一个馊臭……
以法国位处地中海饮食圈的讲究,论吃,中国还得是川、粤、湘主理的南方系,那,叫菜!
北京小吃为什么都是动物内脏?
这个没有什么为什么的,就是普通老百姓小吃。其实,全国各地,留存下来的小吃,多半都是穷苦百姓的吃食。毕竟,受众广泛的餐食才有市场啊!买卖家儿没有那么多家国天下,就是什么赚钱我卖什么。买的人多+我又会做,这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