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高光”走向“暗淡”,摩拜卖身美团后终迎裁员,ofo又将有着怎样的命运?
摩拜的资产还在,车子质量好,退潮之后保留应有的运营就好了,市场已经拿下,该考虑赚钱的事了。前期拼着抢占市场,那些攻城拔寨的兄弟,混上去的可以留下来,没混上去的要被淘汰了,很残酷啊。
共享单车有存在的价值,资本看中背后的利润,蜂拥进入,导致的结果就是互相残杀,违背经济规律,一些优秀的单车倒在资金链上,今年开始共享单车倒闭声音不绝于耳。一来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除了ofo和摩拜,其他共享单车都要倒闭,可残酷的环境竟然让曾将所向披靡小黄车也深陷退押金困难之中。
回想小黄车的困境,并非其他那些共享单车遇到的难题,ofo是有资本支持的,并非没钱烧推广。ofo决策出了问题,开始用低价低质量车去抢占市场,一度市面上ofo的车数倍于摩拜。很快第一批机械锁的ofo单车被没有“消化”干干净净,后面转型,加了智能密码锁,车丢的少了,可是质量却没提上去。换做是小蓝车的质量,结局会不会不同呢?
马路上的小黄车,有些锈迹斑斑,有些落满灰尘,好久没人骑过了。互联网烧钱占领市场的打法,让老百姓享受一波优惠,促销没有认准国民素质损失有时候难以挽回,小黄到底错在哪里了呢?
我认为共享单车生不逢时,再晚几年出来,或许不会有那么多共享单车昙花一现。
ofo押金退现在不好退掉,实际很大的原因,也在于社会上的很多人。
就我本身来说吧,我在北京所见的小黄车基本上没有完完整整,看着干干净净的,很多基本上都上着锁,自己下班的时候,有时候找好几辆都看不到一个能骑的,升值很多人把座去掉,根本没法骑,还有的甚至轮都不见啦。我们是交了99押金,但是自行车的成本可能在骑四十次左右就出这个问题,或者其他问题了。现在如果ofo倒掉的话,押金可能真的退不了了,比如ofo退押金了,我们的损失有人给,但ofo的损失没人管。不过目前形势看,ofo最终会***掉,就算有人收购也很难超过摩拜了。
网传腾讯HC全部关闭,pcg缩减人数,真实性如何?如属实,这表明了,今年腾讯招聘的哪些情况?
有网友爆料称腾讯HC已经全部关闭,同时PCG要缩减人数,其他bg不便,有多位网友称自己面试被HR告知HC冻结终止。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则消息时发觉满眼黑话看不懂。的确互联网黑话属实有点多,特别是很多无所谓的英文缩写,除了增加阅读难度和壁垒之外,基本没用。特找了一份黑话大全来帮大家翻译下题目是啥意思。还有求职、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英文缩略语整理。
“网传腾讯 HC 全部关闭,pcg 缩减人数,真实性如何?”
首先解释一下这两个名词:HC是招聘名额的意思。PCG是平台及内容事业群(估计是 platform 平台 + content 内容 + group 组群)的首字母。
首先,关于裁员传言的真***
目前虽然还没有实锤?不过都这么久了,也没见腾讯企业也不出***公关文。我昨天还觉得应该不至于,裁员是真裁,但是关闭所有HC,应该不至于吧。但是我昨天问了几位在这些大厂的员工,他们说是真的。所以目前看,这个流言是真的,大厂如腾讯在大规模裁员。
不过我仍然坚信:hc还在,只是少了,会集中在技术和媒体核心运营上。然后很多岗位会从原来的自己员工做,变成第三方协议。
第二,我们为什么围观大厂?
其实大厂的员工是人群中的少数,而我们总是围观大厂。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的职场,很像是市场的晴雨表或者叫温度计——好的时候能发巨额年终奖,不好的时候也率先裁员。
而如果大厂是市场的温度计,那么2022年的开年,就是真的难。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求职是需要意志力的,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吧。
PS在个案辅导中,我发现有的同学抱着“我要么进大厂要么回去考公”的思路,我都不知道从哪开始吐槽。
职业规划,第一要务应该是业务,即我要做什么业务(什么行业岗位),而不是社会地位。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竞争力扫描、职业问题诊断与行动建议、霍兰德职业规划解析、简历修改、模拟面试1-2次每次30分、OFFER选择建议。
PS,下面是朋友分享给我一张图,虽然没什么科学依据,但是这种汇总还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