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糖葫芦到底出自于哪里?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老北京冰糖葫芦呢?
糖葫芦起源于南宋。相传南宋时期,有一位贵妃,生病了没食欲,不思饮食,皇帝着急了,子心发榜找郎中给贵妃治病,能治好病赏金百两,有一位江湖郎中就揭了榜,给贵妃号脉后,就让太医院准备冰糖,山里红煎熬,每次吃10个,几天后,贵妃病好了,皇帝给了赏金,江湖郎中就走了。后来就传到民间,逐渐流行起来。
北京的糖葫芦是在民国时期流行的。当时在茶馆,戏楼售卖,价格相对要高一些,比较卫生。还有一种是走街串巷的卖,有现做的,也有当时制作的,主要是山楂,桔子,山药,红枣,这种冰糖葫芦,贴近百姓,价格亲民,小孩子喜欢吃,就逐渐流行起来了。
但是好吃也不能多吃,也要分人群,有的人不适合吃多了,像糖尿病人,就不适合吃。还有脾胃虚弱的人也不适合吃多了,山楂酸,可能引起身体不适,总而言之,因人而异,适可而止。
起源于南宋,距今九百年历史,一直流传至今。是用山楂穿成串串。用冰糖熬化粘到山楂上,晾凉变硬,糖衣包裹山楂,酸甜可口,广受人们喜爱。冰糖葫芦也象征着团圆幸福。
南宋时期,南宋光宗皇帝名赵惇,宋光宗最宠爱的一个妃子黄贵妃生了病。是以面容消瘦,不思饮食。宫里的御医为了治好皇帝的妃子,用了许多名贵药材,救治方法,都不见效。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每日也变得忧心忡忡。最后无可奈何,就贴出皇榜。求高人来医治他的爱妃。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后为黄贵妃诊脉后道:“只要用冰糖与山楂当时称为红果煎熬即可,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半信半疑,可贵妃按此办法服后,居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重赏了这名郎中,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民国时期的北京糖葫芦最盛行。旧京时不同地区糖葫芦粗细档次和销售方式各不相同,有好多种类型,在食品店、公园的茶点部或影剧戏院里的,那糖葫芦常摆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制作非常精致。好多北京老字号都因制作糖葫芦出名,广受当时百姓的喜爱。当时还是一个个的红果海棠糖球,到现在也有两种。一种是串好的。一种就是一颗颗的裹上糖霜。两者都是非常好吃。时下有许多冰糖葫芦都有夹心,夹有糯米,黑米,核桃,豆沙等等,有的把水果草莓,香蕉,葡萄,猕猴桃,菠萝,也都可以粘上糖撒上芝麻,非常美味,酸甜可口。
因为盛行在北京,当时的铺子制作出非常的美味经典的冰糖葫芦,所以现在经常出现老北京冰糖葫。
北京必吃十大特色美食芥末墩儿?
老北京美食——芥末墩儿,一道让你吃一口就能无比清醒的小菜
小吃这件事,往小的方面来说,能满足口福之余解解嘴馋,而往大里说,它能代表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特产风物等,因此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它特色的代表小吃、小菜等美食,老北京的特色小菜“芥末墩儿”就是一道特色小菜。
北京小吃门钉肉饼怎么样?
不管您是老北京人还是新北京人,或者只是对北京的吃喝感兴趣的外地人,都一定听说过一道老北京特色美味——它像馅饼而比馅饼敦实,像生煎包而比生煎包多汁,它就是——门钉肉饼。
说起门钉肉饼的来历,大概有两种传说,都和慈禧太后有关。一种说法是太后出游时看到城门上的门钉说:“咱们就吃这个吧”,于是厨子灵机一动做出来门钉那么大的肉饼。还有种说法是厨子为了讨好太后做了肉馅的点心,太后吃了以后很高兴,问点心叫什么,厨子临时想到了这么一个名字。
美食物语
门钉肉饼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门钉”之名据说是源于故宫午门大门上锃亮的大门钉,有吉祥好运的寓意。门钉肉饼吃时先咬一小口面皮,让热气散散,然后吸着汤汁就着皮馅一起品尝。更多美味食谱及优质食材请关注公众号「龙江好味道」
主料
面粉150克
水115毫升
牛肉馅250克
配料
葱末200克
调料
香油10毫升
姜末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