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北京户籍人口减少,北京户籍人口减少的原因

  1.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北漂越来越少了?

什么感觉现在北漂越来越少了?

提到中国,很多人首选想到的就是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它特殊的地位象征,作为“帝都”的北京,也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很多的文化遗产,包括故宫天安门长城等,同时还有国内乃至全球都数顶尖的高等学府北大清华等院校。北京不仅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政治背景也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人民来此定居、工作发展

  这些北漂族给北京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北京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包括工作、创业和经商等施展拳脚的机会,这也是它吸引更多打工仔来到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每年春节我们在火车站、汽车站和飞机场都能看到很多前往北京的人,可以说北京就是一艘航母,承载着他们每一个人的梦,他们要为自己的梦不停地摇动船桨。

  就在我们看到很多人涌入北京的同时,我们也留意到另外一股洪流,他们正在离开北京,而且一旦离开了北京,就没有再回到北京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北漂族离开了北京?

北京户籍人口减少,北京户籍人口减少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作为首都,北京确实有着它优越的条件,吸引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便,首先面对的就是堵。堵的不仅是汽车,我有个朋友在05年的时候就开着河北牌照的车子,还不能进6环,现在都2020年了,一个京牌还没能拿到手。想换个车子都比登天还难。因为人多车多,所以1公里路程开个半小时车都是正常的,所以北京堵车也堵心啊。

  2、 北京的房价真不是地球上应该有的,我都感觉那应该是天庭的房价吧,对于我们普通的打工者来说,就是租房都有点让人吃不消,屁大点地方都要好几千,稍微像样的找个房子,那完了!估计得搭进去一个人的工资如果工资低点的估计都不够给房租的。这样的情况还让人怎么待下去?只能选择离开了。

  3、 刚开始选择做一个北漂,来到北京的时候,是因为心中有梦想,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加上不怕吃苦的精神就能够在北京立足,几年下来发现我错了,根本不是我想的那么回事。现在看看我都有点养活不了自己了,在一个城市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还怎么待下去呢?更不要提什么发展了,我现在的想法就是什么时候离开合适了。

北京户籍人口减少,北京户籍人口减少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很多人都说北京机会多,我当初来北京的时候也是认为在这片人间天堂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从老家东拼西凑拿了10万块钱来到北京,结果一年多过去了,我什么机会都没有找到,身上的积蓄也花的差不多了,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还真没有感觉出来北漂少了,疫情期间还是不错的,哪儿哪儿看着都人少,那是因为北漂回家过年,北京不让回来。现在你看看地铁5号线就知道了,老北漂来了,新北漂也来了,又快挤成相片啦!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北漂越来越少了?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北京户籍人口减少,北京户籍人口减少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起“北漂”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对于现在的80、90后而言,很多人都有过北漂的经历。不少人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期望在这座城市里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所以这两年在选择北漂的人不断的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网友1:北京说实话确实不错,无论是交通还是出行都很方便,但是房租实在是太贵了,之前在地下室居住一个月还要800多,后来自己跑到了天通苑小区,房租一个月1500还是和人合租一个小地方。而且每个月的出行费现在也是在增加,综合计算下来一个月的剩余并没有多少,还不如在老家的日子过得轻松。

网友2:这个城市的房价实在是有点高的离谱,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虽然是比老家到一些,但是和房价来说差距的是4倍以上,当初设想的是来北京打工赚钱回家买房子,但是现在自己的工资并没有比老家高多少,反而老家的房子也是涨起来了。与其在这里继续靠着还不如早早的选择南下回家。

网友3:这里的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因为有太多的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但是能在北京留下来的人屈指可数,尤其是工作的压力实在是比想象的要大,很多的同学在老家都是双休,但是在这里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加班到半夜,即使是这样工资收入也不是很多,19年说什么也不准备在北京待下去了。

网友4:当初来的时候家里就不是很同意,觉得这里压力太大了,但自己还是坚持来了,但是过了三年发现家里说的是对的,虽然自己这三年也是不断的在调整自己,期望获得更多的额机会,但是在这个上千万人的大城市,自己真的不算是什么。与之在这里耗下去还不如回去找个一工作踏实干下去。

大家对于目前北漂的人越来越少,这件事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3586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