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北京过年必吃什么美食?地方特色也行?
我父亲是老北京,我小时候70年代,物质匮乏,过年时候父亲一定要亲手制作驴打滚、炸排叉。接年的饺子自不必说,豆馅糯米炸糕也一定要吃的,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那时候人是穷怕了的,过年视为大如天的事,隆重且有仪式感,丝毫不糊弄。所有好吃的能留的都留到过年吃。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依然无比怀念小时候的年味。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饹饼摊鸡蛋⋯⋯过年天天🈶️吃的品种。当然,到北京一定要吃烤鸭,去护国寺品小吃,后海看风景。再去琉璃厂文化街逛庙会,反正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向往地[呲牙][害羞]
我北京之行不知有多少次啦!北京的小吃真多,数不尽数,特别是里弄胡同,地方特色尽在其中。
所吃所食,尽皆美味,不一而足,但最难忘的是“豆汁”。
晨起,遇一饭铺,店面不大,人确不少。只见人们喝着一种豆绿色的浓汤,就着咸菜,吃着一种油炸的食物,嘴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
见此,习惯于品尝各地小吃的我,照猫画虎来了一份。
唊了一口,喝!那嗞味,这辈子也忘不了。
泔水啥味,它就啥味。北京,那么文明的地方,人们怎么爱吃这东西!
只此一口,这辈子恐怕再也无福享受此物啦!
北京过年必吃年糕,饺子,元宵。
年糕在年前就准备好,有江米的,还有黄米的,上面点缀着大红枣,不用粘糖就好吃的不行。
饺子是一家人从大年三十开始包,热热闹闹地包着饺子对着电视,观赏年年吐槽年年看的春晚。
吃元宵是正月十五的固定节目,而且一定要吃锦芳的。
北京人过年,饺子和年糕是必吃的。我们家过年席上有鱼、虾、鸡、肘子、排骨、还有熏鱼,在弄点儿凉拌菜和热菜就差不多了。
以前家里过年都是老家儿做菜,后来他们岁数大了,我们就每家做几个菜,凑到一块儿菜就多了。三十晚上一家子在一起热热闹闹,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团圆年。
《北京的春节》作者抓住哪些来介绍北京的春节?
老舍《北京的春节》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春节呢?个人认为从这三个方面来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整理出北京过年的时间:人们从腊八开始准备过年,直到正月十九才正式结束。在此期间,北京的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气氛中。
老舍在这篇文章中,详细描写了北京过年的年俗,具体如下:
(1)腊八的年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年货。
(2)腊月十九的年俗:停学、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3)腊月二十三:祭灶王、放爆竹、买糖果。
作者从空气中飘散着的酒肉的香味,从人民的穿着,门口的春联,屋里的年画,这些艳丽的色彩;从通宵的灯火,从不间断的炮声,从家家户户的团圆饭和祭祖仪式,这些方方面面描写了除夕夜的热闹。
《北京的春节》作者主要描写了北京春节的民族风情特色,展示了当地节日习俗的文化传统,表达了作者对北京春节习俗气氛的温馨与美好向往的喜爱。突出描述了北京腊八粥的做法和美味,展现了北京人以此日此粥推广中国农业的产品的聪明做法。直到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的除夕,鞭炮声,五彩缤纷的烟花演络绎着新春的到来,男女老少欢欣鹊跃,快乐幸福尽言于表情。直到元宵节闹花灯,逛庙会,到处张灯结彩展现了欣欣向荣大获丰收的场面,也展出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