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麻酱真的可以蘸一切吗?
没了麻酱,我的北京淡然无味。
麻酱在北京的受欢迎程度要超过在其他任何地方,早已成为大家日常饮食当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今天给大家介绍十种麻酱相伴的美食,总有一种打动你!
1.火锅
这应该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麻酱吃法了,麻酱几乎是北京火锅店里消耗最快的蘸料,大半碗麻酱再搁上些韭菜花香菜末什么的,任何食材的香味都会更加醇厚。
我四川的,有一次吃火锅除了油碟还打了一碗纯麻酱,除了有些腻之外真的相当不错,蘸素菜一般,五花肉肥牛相当不错,毛肚一下蘸到底起来挂着酱绝了!在北京吃涮羊肉也是,韭花酱生辣涩口而且死咸不说还盖不住羊骚味,麻酱下口就柔和的多。
只是轻微的羊骚味加上甜味有些受不了,蘸了麻酱再蘸点韭花酱也蛮棒的,下次吃的时候,了解一下正确吃法。北方火锅蘸料,是麻酱,韭菜花酱,豆腐乳等调料调和出来的,没人沾韭菜花酱吃涮肉,也没人光沾麻酱。了解一下正确吃法,发现新世界。
吃麻辣烫还要求少点,就麻酱蒜汁醋辣椒油跟香菜就成,要是吃什么海底捞或者涮锅子,那就得:芝麻酱掺底儿,腐乳一块儿,攉龙攉龙完了后再来勺儿韭菜花儿。紧接着香菜,葱花给我照圆满了搁,齐活,涮的鲜嫩的羊肉卷,薄薄一层蘸着正宗的麻酱,买个鲜香啊,我能吃两盘。
北京、天津,这都是壹周君深感佩服的麻酱重镇,涮羊肉、芝麻酱糖饼、麻酱白糖和馒头……视麻酱如生命的那种感觉壹周君完全能体会,毕竟本人还是热爱热干面的人儿~
涮锅就不用多说了吧,检验一个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的一大标准就是带他去吃火锅,两三排的酱料中直接奔麻酱去的绝对是北方人,北京的、天津的更甚。不夸张地说,对于这些人来说,嘴上说是吃火锅,其实是去吃麻酱了。
一锅老北京涮羊肉,麻酱、酱豆腐、韭菜花绝对是响当当的头牌,没有哪个北京人会拒绝这三样经典,在北京如果涮羊肉没了这蘸料三大宝,店铺根本开不下去。
各路麻酱大菜先不说,壹周君和你聊聊关于麻酱馒头配白糖的事儿。白胖虚乎的馒头抹一层麻酱再蘸些白糖,这看似“其貌不扬”的粗食,在多少人心目中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就像老干妈配馒头一样,对它的情感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懂。
芝麻酱糖饼,像那首歌“外婆的澎湖湾”一样,在心里是温暖的记忆。糖饼这种东西一直都蛮有魔力,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有味道,还必须有做它的人。
说了几多面食,还有一样不得不提,那就是麻酱面。老北京人对麻酱面是很迷恋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过水面配上些黄瓜丝,再来几大勺麻酱,爽快!
麻酱在北京人眼中真的是万能的,糖火烧、螺丝转、油麦菜……样样都和麻酱很般配,冷静思考一下,麻酱之所以这么万能,和它偏温和的味道也有一定关系,这样的味道才能做到百搭。
炸灌肠是一种怎样的北京美食?
很多人觉得老北京的小吃没什么好吃的,我觉得那一定是被豆汁这样的带偏了,作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还是对老北京的各种小吃有着深厚的感情的,毕竟是吃着长大的,也算是儿时关于美食的美好记忆了。直到现在还会在护国寺,牛街这样的传统小吃聚集地买些回家去解解馋,虽然现在的味道和小时候的有偏差,但是到底是个念想,改也改不掉的。
老北京的百余种小吃里,很多不太方便自己在家做,但是其中有一种超好吃的,在家几分钟就能做出来,那就是炸灌肠啦。别小看这种看上去简简单单的小吃,却承载了关于儿时美食众多的回味呢,以前炸灌肠都是用的猪网油,后来为了健康改成了植物油,灌肠就是一种淀粉制品。
现在虽然很多主打老北京风味的馆子都能吃得到,而且每年春节庙会也遍地都是,但是其实都不如自己家炸的好吃,毕竟外面谁也没有耐心范儿给你把灌肠按传统方式切,都是切的薄厚基本一致,没了炸灌肠的神韵。所以想吃的时候,不如自己来做吧。
【炸灌肠】
食材:灌肠一根,大蒜,食用油,盐
做法:
炸灌肠是老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老北京人在过去的年代,吃薯类剩余的淀粉舍不得扔,把它经水泡后用猪油煎制而成的的一种片状食品,吃着酥脆鲜香,非常解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是来北京人打牙祭解馋的风味食品。现在在北京很多风味小吃街,像龙福寺等都有这种食品。
炸灌肠算是北京的一个特色小吃了。
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大肠灌制进淀粉、碎肉制成的。
后来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的关系,慢慢演化成如今的淀粉灌制了。
炸灌肠一定要切成一边厚一边薄,这样吃起来才有最佳的口感。
炸灌肠的油,一定要有荤油,荤素搭配要有一定比例,但是荤油不能少,否则出来的味道不对。
炸灌肠一般是用这种大的平底锅,锅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放一些油,油一般在倾斜的一面,锅的另一半是干的,用来放炸好的和等待炸的灌肠。
如果你点一盘灌肠,师傅一般会直接把待炸的灌肠推入油中,这时油开始包裹着灌肠,直至冒泡,等上一两分钟或者两三分钟,灌肠就炸好了。
这是刚出锅的灌肠,一边薄一边厚,浇上蒜汁儿,用牙签戳着吃。
穷人乐的一种。塞小肠或者干脆没皮儿的淀粉类油煎食品,传统的用猪肠油,现在不知道是啥,反正都是便宜货。蘸蒜汁儿吃去除猪肠子的脏器味儿。现在的人一肚子油,嘴是又刁又馋,不像困难时期的人,棒子面儿都吃不饱肚子里没二两油,现在人吃什么都不香,就差吃人肉了。子曰:饿你三天看你还装好人!
要说北京的特色小吃,必然少不了灌肠!物美价廉又好吃!
正宗的灌肠色泽红润,外焦里嫩,蘸着蒜汁儿,风味独特,又能当下酒菜,又能当零食。
那为什么朋友们说,我吃的灌肠为什么是灰色呢?
那就要从灌肠的历史说起了:
现代人对色素的食用谨慎又谨慎,所以现在的灌肠不再食用红曲水,所以我们吃到的灌肠都是灰色的灌肠了。
灌肠是以猪肠子,淀粉及各种香料为主要食材:分大灌肠,小灌肠。
大灌肠是以淀粉混入红曲水,搭配香料,调成糊状,灌入刮了油的猪肠子,上蒸锅锅蒸熟,切成片,用猪油煎。煎好的灌肠又香又脆,蘸蒜汁儿食用,味道鲜香可口,美味解馋。
小灌肠,主要配料也是淀粉添加红曲水,加***,将食材调成糊状,捏成肠子的形状,上屉蒸,由于没有猪肠子的成分,所以称之为小灌肠。
北京有名的灌肠
如何做炸灌肠的蒜汁?
说起北京的小吃,除了豆汁焦圈这种让不喜欢吃的人“望而生畏”的美食外,还有一些老少皆宜特别招人喜欢的呢,比如炸灌肠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北京传统的风味小吃,最开始是用猪油炸的,后来为了健康的考虑,就改成现在的食用油炸了。别看它做法简单,而且灰不溜秋的毫无卖相,但凡主打老北京菜的馆子肯定都有这道小吃。
现在的炸灌肠虽然叫灌肠,但其实跟肠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早先的灌肠是用猪大肠灌上淀粉来做的,后来就把猪大肠这部省略了,直接用淀粉做了,可这名字却没改。原先炸灌肠最好吃的是隆福寺那边的两个店,后来隆福寺小吃也拆没了,吃货们就首推花市大爷的炸灌肠好吃。反正大多老北京饭馆里的灌肠做的都不怎么好吃。
炸灌肠也是每年庙会必有的小吃之一,今年的龙潭湖庙会,一盘炸灌肠也就10片左右,卖到25元,切的也是厚厚的,炸的也不够火候,跟抢钱没区别,庙会上真空包装的灌肠也要卖12元一根。其实自己在超市买一根才要6元,在家炸的可比外面的好吃多了。
【炸灌肠】
食材:真空包装灌肠,蒜,盐
做法:
谢谢邀请,这次问题提的是如何做炸灌肠的蒜汁?炸灌肠我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风味吃法,而且还要配上蒜汁。其实很多海鲜、菜品和小吃都需要蒜汁配佐,最简单的是每天人们早点吃的豆腐脑,在我们这里就配有蒜汁,再比如天津的煎饼果子,都是配上浓浓的蒜汁才显示出煎饼果子所有的独特味道。
至于怎样做蒜汁,我想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必须得有蒜,做法是蒜汁需要量大的用榨汁机榨取其汁备用,需要量小的甚至是自己家里吃的用菜刀将蒜瓣拍碎,然后放到捣蒜罐中捣烂即可,最后再根据地方风味和自己的习惯配以香油、麻酱等以及各种调料即成为你所需要的蒜汁(或称蒜泥)。谢谢!
正宗蒜汁制作方法的做法
家里没有蒜厩子的亲们看过来,一个劲砸的容器加一根杆面棍就能搞定。蒜剥皮后放入容器中
蒜里一定要放盐后再砸,这样才能保持蒜汁的粘稠,瞧没几下就砸好了
放入适量白开水或者纯净水调匀。瞧,蒜汁粘稠混合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