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北京游玩文学,北京的文学旅游文化

  1.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作家?
  2. 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等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作家

北京作家,指出生于北京的作家,也指生活于北京的作家。北京的知名作家很多,很有名,在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朝末年大都人氏,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关汉卿是著名的戏曲家,四大元杂剧作家之一,作品有《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蝴蝶梦》等。

北京游玩文学,北京的文学旅游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曹雪芹

如果谁人不认识曹雪芹,那可以说他不懂中国文学。曹雪芹究竟是哪里人,至今依然有很大的争议,学界的定论认为是江苏南京人,而曹家是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八旗制度的子民在12岁之后就跟随旗户南征北战,曹家被雍正抄家之后,曹雪芹的人生也就是如此,曹雪芹去了北京,熟悉北京里的风物,所以《红楼梦》里有许多的植物与景点在北京至今依然可以找到。在***中,在北京无意中发现了曹雪芹住过的房子,墙面上写有其朋友作的诗词。曹雪芹的人生悲惨,但是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旷世奇作,是古典文学的最高峰

3.王小波

北京游玩文学,北京的文学旅游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小波,成就于文学史之外的作家,如果硬给北京当代优秀作家排名,则王小波称第一。王小波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便博览群书,爱好文学写作,因家庭的安排,大学所学专业并非文学,而是逻辑学,从美国匹兹堡大学留学归来后,他踏入了再熟悉不过的中国人民大学这座象牙塔任教,到了40岁,不惑之年,王小波辞职,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先后写出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等中篇***,有唯一剧本《东宫·西宫》,获得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初读王小波的书,有一种震撼,会无意想到他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惋惜的是,王小波19***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世界一声惊雷。王小波有《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传世,其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经典中的经典。

4.汪曾祺

严格的说,汪曾祺不是北京人,是江苏高邮人,而文学界上却把他定为“京派文学”代表作家,因此,可以将汪曾祺定为北京人也不为过,汪曾祺在建国后便定居于北京。

北京游玩文学,北京的文学旅游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汪曾祺是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的学生,也是沈从文学生中最为知名的学生。在早年,汪曾祺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在***结束后才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时已经是一位“老”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气息。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一一2016年5月25日北京协和医院去逝)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妻益友,作为作家,杨绛先生文字韵致谈雅,独具一格。

代表作品《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三》等。

***,于1957年出生北京,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品《哦,香雪》《大浴女》《玫瑰门》。

赵赵,女,北京人,作家,编剧,

编剧作品,电视剧《结婚进行曲》

***《穿动物园的女编辑》等。

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26日,北京人,国家一级作家,1987年创作长篇***《***的葬礼》,该作于1991年获得矛盾文学奖。

陈染,女,1962年生于北京,诗人,***家,代表作品《私人生活》,《声声断断》等。

郑念,女,(1915年1月28日一2009年11日2日),生于北京,作家,

北京是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作家协***在地,作家云集,灿若星辰。但是,要我说出北京有哪些著名的作家,我还真说不出来,我是湖南人,订阅湖南作家协会主办的(湖南文学),从来不订阅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杂志。因此,我不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的作家。

有老舍,刘恒,刘绍棠,刘一达,刘心武。

老舍的代表作是《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

刘恒的代表作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粮食》,《秋菊打官司》。

刘绍棠的代表作是《蒲柳人家》。

刘一达的代表作品是《人虫儿》。

最牛的作家是刘心武,他是红学专家,续写了《红楼梦》后二十八回。

杨绛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北京这座城市见证了她的到来也目送了她的离开。作为伴侣,她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妻益友,作为作家,杨绛先生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

代表作品:《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等

***

不过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是便宜的。——***《大浴女》

***,姓屈,于1957年出生于北京,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品:《哦,香雪》、《大浴女》、《玫瑰门》等

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等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几乎所有的纸质杂志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他们垄断了学术话语权,太***了!这也是现在职称工资制度带来的问题。大量的稿件,他们连看也不看,就给扔了,因为关系稿都发不过来。纸质杂志全部取消后,一律发表在网站就可以。

真想杜绝一切学术***和学术垃圾,只能***取这个办法:遴选一个100万人的双向匿名审稿的专家库;一个专业领域五万人;同时成立一个全国论文或文学作品集散中心;随机抽取十人评阅一份稿件;实在特殊的稿件可以二审三审。真要***取这样办法的话,999‰的学术垃圾都就原形毕露了。

全国这一年真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或文学作品超不过300篇,晋升职称工资对发表论***硬性要求,这是错误的。既然真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或文学作品凤毛麟角,那就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一般情况一般对待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有成果就重奖成果,没有成果,工资就以工龄为主要依据。两篇论文或两篇***或两首诗歌,很多中小学老师也能判断出哪个好、哪个不好,所以,即使遴选一个200万人的双向匿名审稿的专家库,也没有任何问题。就看是不是真想负责任!

八十年代的“文学青年”们还会记得这些刊物的名称,看到还有一点亲切感!

特别是《青春》,《黄金时代》,《知音》等。

多年来,书店,报刊亭就看不到这些刊物了,而且确实里面的作品越来越空洞无物,索然无味,没有了读者,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头条,抖音等新媒体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

这些大刊曾以她的辉煌在广大读者心中建立起崇高的威信,陪伴了一代人青春的精神成长。但后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版面诸多作品,艺术性、思想性光度衰退,滥诗滥文无度泛滥,难有炉纯青的好作品登场。令读者对此失去信心,不得不忍疼割爱,对这些曾辉煌过的大刊放弃关注。大刊《人民文学》向世界18个国家输出,连我们自己都浑然难解的“下水”作品,让外国民众怎么去理解和感动呢?如此,严重地影响了我华夏艺术传承的威严,和当今文坛的信誉!要么,亮剑整顿,对特别滥的作品,追究当事编辑的责任,要么,干脆“下马!”

艺术是严肃的,艺术是神圣的,容不得半点污染和亵渎!把庸诗劣文赶出历史舞台的圣地吧,宁缺毋滥!(附2O16,11,193页“迷”诗一首)

谢邀!由于因特网的产生和网络文学的出现,致使纸质版文学刊物,随即受到不小的冲击。但千百年来,传统的纸质古书和现代报刊杂志与图书,决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全彻底消失吧!何况,传统的东西,其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犹如,当初从西方传入了西洋油画、美术字和国际象棋;那么,就能把古老的中国画 、书法、篆刻、中国象棋等,统统取代使其消失吗?

所以,新生事物与老传统,应该并行不悖。何况,像《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期刊杂志,在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地位、权威性,思想意识与可读性,都是相当高的。尽管在社会发展中,纸质版刊物、书籍,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与影响,使它一直处于漩涡中挣扎沉浮……不管怎样,保留传统纸质版刊物,还是十分必要的;同理,也颇像中国之国粹、京剧、国画、书法、刺绣、剪纸、武术、中医等,决不能因为传入一些西方的所谓新鲜“舶来品”,就轻易地否定或摒弃优质传统的东西!

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等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答:这样的题目居然放出来了,挺好的,属于文明的进步,先说一声谢谢!

马上每一个单位,都将迎来报刊杂志的订阅工作;国家级、省级、地方级都是有任务的,层层分配下去,层层落实,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好在都有原始版本,每年增减即可,经费养活着这群人。

说老实话,报纸被订阅,没看过一个字,唯一的用途,收纸版的人来了,当成废品处理了;但是,那些不看手机的、或者眼睛不太好的人,对报纸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迟送一会都不行,因为已经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

文学刊物也是同样的命运。因为过去没有东西可看,有东西看总比没有东西看要好;现在科技发达,处处可以吸引目光,目不暇接,顾不上了,自然淘汰会成为必然。

文学刊物如果始终能够倡导一种思想、引领一种潮流,可以作为一种标杆式的存在,如果不能起到这种标杆作用,难以生存是必然的。

以上两种现象的夹击下,没落是迟早的事。敬奉!2022年10月31日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即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2993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