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人在游览中国北京故宫时都是什么感受?
大家如果之前去过北京故宫,就会发现除了国内游客,外国游客占到很大一个比例。
在故宫门口,可以花20元租一个讲解器。这点对于初次到故宫参观的游客来说,显得特别人性化和重要。
我们之前去过不少国外的景点,说实话故宫是独一无二的,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外景点,可以与我们中国的故宫相媲美。
我有一个瑞士的同事,他说第一次去北京,就到故宫看了看。
很难想象在几百年前,中国人就可以用木头搭建出如此气势磅礴的宫殿。
而且皇帝、皇后和嫔妃住的地方都不同,每一个宫殿都有自己的用途。
能做到那么考究的,也只有我们中国人。
因为喜欢历史,故宫从小到大去过很多次,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冬天,记得一群金发的年轻老***着导游,仔细的听着,眼睛也齐刷刷的随着导游手方向看,就像在上课一样。因为有很多美女,所以偷偷关注了很久,他们很少***合影,几乎都在拍古建筑细节装潢雕刻什么的,有些手里拿着英文版的故宫书。总之他们更像是来学习的。英语水平考了四次四级没有合格过,所以没有自信上去搭话。。。
外国人游览中国北京故宫时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被故宫的古老历史和建筑所吸引。他们可能会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尝试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皇帝和宫廷生活的知识。
另一些人可能会被故宫的规模和建筑风格所震撼,他们可能会对中国的建筑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试图探索故宫内的不同建筑和装饰。
然而,也有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人流量过大而感到压抑和不适。他们可能会觉得游览故宫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所有展示的内容,而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疲劳和不耐烦。
此外,对于一些外国游客来说,他们可能会对故宫内的文物和艺术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可能会在故宫内花费很多时间,观赏不同的艺术品和展品。
最后,有一些外国游客会将故宫作为中国旅游的必看景点之一。他们可能会在中国的旅游规划中花费很多时间来安排故宫的参观***,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欣赏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总之,外国人游览中国北京故宫时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这取决于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以及对旅游体验的期望。无论怎样,故宫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第一次参观游览故宫时都被故宫的雄伟气派所震撼到,总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古代建筑的伟大杰作,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气派和威严,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故宫每年平均接待中外游客600-800万人,来中国的外国人第一个愿望就是去故宫游览一圈。
去过很多次,但是印象太深刻的一次就是前几年去的那一次。因为小时候不懂英语。现在能听一部分。在故宫里面那个咖啡店里,那个金发老外说的英式发音,因为他称呼toilet的方式很特别,他反复和那个随行的那个中国人重复解释了几遍,最后表情很不耐。一直说人太多,太吵。应该是考察工厂的,专业的词听不懂。总之最后我的感觉十个老外里有一两个不友好,一两个仗着自己是老外占便宜,一两个只是来溜达溜达旅游,只有一两个是友好热爱中国文化的。
外国游客对北京的评价怎么样?
外国游客如何评价北京,我不知道,我只谈我的经历。北京是古都,有很多古迹,北京人也很健谈,国际国内的形势,都是可以说上一些。吃的东西也很多,各人胃口不一样,还是值得去一次的地方。
导游19年讲的:
一个波兰人,中国人民真友好!机场卖个萌,行李超重也没事!
一个新加坡人,北京太堵了,又热又闷!妈的!再也不来了!
一个美国人,***,我以前吃的都是***中餐!美国中餐馆就是垃圾!左宗棠鸡居然不是中餐!三观毁了!
一个法国人,北京不错,挺好的。
另一个美国人,第一次来北京觉得很好,整个气氛和上海香港很不一样。很严肃,庄重,果然是权力中心,整体喜欢。
另一个法国人,以前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时隔数年,再次到北京的状态是:这是哪?这又是哪?
做过几年外语接待工作,大部分接待的是来自于德国,瑞士奥地利的客人,这些客人对于北京的态度基本上是负面的。
首先,北京是超级大都市,堵车比较严重,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瑞士,奥地利,德国,这三个国家普遍是不***取建设高楼大厦以及建设超级大都市的价值观的。因此,绝大多数来自于瑞士,奥地利以及德国的客人,对于遍地的高楼大厦持比较负面的评价。
他们会觉得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生活起来很不舒服,走在街上经常要时不时的抬头看,脖子很酸,有时候看不到天空。
像北京这种风格的城市,对于东南亚美国的客人来说可能相对来说好一点,但对于欧洲的客人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
其次,由于外国媒体的误导,北京***等同于中国***。外国媒体普遍把北京和不好的事情划上等号。对于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污蔑。
所以,客人是带着不好的联想来到北京的,即使北京的人民再怎么热情,再怎么友好,也很难改变他们的偏见。所以,当他们离开北京以后,到了中国其他城市,往往会对其他城市的接待人员抱怨北京的感觉。
第三,北京的接待人员生存压力比较大,所以在接待的过程中,对于客人的二次消费要求比较多,这也是造成国际游客对于北京印象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往往觉得北京的接待人员非常的不友好,如果他们不做二次消费,接待人员的态度就会比较差。甚至连司机的态度都会比较差。再加上北京经常堵车,有时候他们会觉得司机的迟到是因为他们没有二次消费,所以司机故意放慢了速度,耽误他们的时间。
第四,由于国外媒体的***,他们到达北京以后,看到的中国和他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中国会有很大的区别。再加上做接待工作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企会让他们产生不好的联想。
他们会总是认为接待人员带他们看的都是设计好的内容,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美化过的内容,他们觉得看到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所有看到内容,他们都觉得是表演,是秀。所以,带着不信任去参观北京,参观的感觉就是不信任。
我厂在九十年代与韩国老板有个合作项目,当年韩国还是四小龙,很牛必的有钱。他们高级幕僚和股东们第一次来北京看了,惊呆!那长安街气势,韩国人大指!中国太厉害了!韩国的汉城青瓦台一比,不值一提。
首都北京,根本不需要外国游客来评价。由于文化差异,欣赏鉴别差异。北京的万里长城,胡同文化外国人不易接受。就像我们不欣赏国外的教堂,古城堡一样。
北京的旅游市场是否兴旺,咱中国游客最有发言权的。从每天凌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开始,有数万游客围观,敬仰,就拉开北京繁忙旅游的模式。万里长城八达岭上,更是游客摩肩接踵,圆明园遗址,壮观依旧,水立方,鸟巢新兴景观加盟家门。北京的一切,在中国游客内心已给予满意的答卷。
尽管北京烟袋胡同,南锣巷胡同有一些外国游客来观光。那都大多是满足好奇心而已。真正能客观评价,弘扬北京京韵文化不多。都是浮在表面层次上。
天坛,北海,什刹海,正阳门都在展示中国文明建筑文化的特质。尤其是北京的饮食文化,既能包容北方酸辣咸口味。又能光扬南方甜,甘醇,爽口果脯精髓。
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活动中心北京。既有大气磅礴的宏观建筑物,又有老北京平淡生活的难改京味。中国人认知就好,我们并不在意外国游客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