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级国企,薪酬待遇并不高,但是并不好进入。为什么?
市企,全称是市属国企。国企工资不高,这只是***象;国企不好进去,这倒是真相。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一个亲戚“宁愿放弃深圳私企20000元的月薪工资,也要参加6000元月薪的省会公务员”考试。其中的简单直接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市企工作稳定,不担心被炒鱿鱼
国企本质上虽然是公司或企业,但其正式职工工作比较稳定,流动性不大,就像机关事业单位一样,属于终身制。职工个人没有违法犯罪、违规***,不会担心被辞退。即使能力素质不高,也不会被炒鱿鱼,顶多就是薪酬待遇不高,得不到提拔晋升而已。这与私企“担心35岁被炒鱿鱼、担心完不成任务被辞退”“没有归宿感稳定感”行程鲜明对比。
二、市企企工资稳定,不担心开不出工资
市企工资工资待遇相比私企可能会相对低一些,但每月都有得发,都发得出,银行卡每月都有进账,可以说是旱涝保收、风雨无阻。即使发生倒闭,也有***兜底买单,也会把员工安排好、保障好,根本不担心丢掉饭碗、吃不上饭等问题。然而,私企却不一样,效益好的话,工资多一些,效益不好的话,工资就开不出,工作没了的话,生活就没有保障。
三、市企***待遇好,不但心退休没有保障
市企虽然每月打卡工资低,但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都是按照较高档次缴纳,比私企高很多。这意味着市企正式职工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比私企要高。比如,市企每月可能打卡工资5000元,但缴纳养老保险缴纳数额为2000元;而深圳每月打卡工资可能有20000元,但缴纳养老保险缴纳数额可能只有为1000元。很明显,市企退休待遇好于深圳私企。
四、市企掌握***多,社会地位高
每个市企都掌握着一定的社会***,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有的比公务员掌握的还多。比如烟草公司、供电公司、水务公司、移动公司、石油公司等等,与社会各领域都有交往。这些都是企业无法比拟或拥有的。因此,在市企公司工作,以我们千年传统,社会地位普遍比私企高,会被身边的人高看一眼、尊敬几分,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会有一些便利。
综上,市企工资不高,这只是表象,这是对国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初浅认识。其实,国企工作稳定,不担心被辞退;工资稳定,不担心发不出工资;国企***待遇好,养老保险有保障。这是很多人对国企向往的根本原因。
虽是市级国企,待遇并不高,但是地位高,边际效用大,薪酬待遇之外的好处太多。比喻煤气公司,供暖公司,供电公司,烟草公司,城投集团公司等等等等,都是***管的、或者投资的、运营的地方企业。虽然也以企业方式运营,但都是和***脱不了钩的。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这些市级国企掌握了不少***和垄断权。办起事来方便多了。比如说电业局的收费员,煤气公司的抄表员,高速公路收费员,都不是好找的工作,他们虽然薪酬不是很高(也高于大多数企业),但工作轻松,是管人、管事、管钱的工作。所以现实情况下,也是不好进的。
原因很简单,***向往“铁饭碗”,僧多粥少呗!
小公这里有一个国企最近刚好招人,招聘启事一挂出去,电话咨询不断,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职人员纷纷前来报名,其中不乏985、211名校毕业生。最热门的一个职位“行政办科员”岗位,居然有400多人报名,惊得我们大跌眼镜。之所以这么诧异,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单位的情况,比如刚才说的行政办科员岗,工资并不高,每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后实际到手也就是3000出头,比外面开滴滴、送外卖的小哥都不如。即便是中层,一般也就是五千上下,加上年终奖10万左右,单从工资的角度考量,对比一二线城市,按道理还不至于这么热门。但如果考虑到很多地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实际,以及中国人自古有之的趋稳心理,也可以理解。
第一,三四线城市好的工作太少。能够达到国企收入的,不过超过一半。即便超过了,相对国企而言,付出会更多。两者相比,很多人肯定更倾向于选择国企。
第二,国企工作毕竟更稳。国企虽然没有编制,但仍属于体制内,因此只要是正式工,自己不犯大的错误,一般都不会存在下岗和失业的风险,而且还可以放心请产***、病***、公休***,不用担心随时被人顶了位子,相比现在很多私企动不动裁人,国企已经相当“人性化”了。
第三,这和社会文化有关。士农工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从政、捧铁饭碗比较感兴趣,国企虽不是机关事业单位,但好歹也是“公办”,提拔晋升后有机会转岗行政机关任职走仕途。这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大诱惑。
由于国企的天然优势,很多有能力有背景的人千方百计都想挤进去,一方面岗位稀缺,另一方面大量人员又以非常规方式进入,使得岗位越来越紧俏,国企不难进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