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七十年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乡村赤脚医生?需要考资格证吗?
六七十年代怎样当上民办教师,你就明白怎样成为一个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很相似,都是生产队记工分,每月有三至五元补贴。
如何成为一个乡村赤脚医生?当然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那时讲求政治挂帅,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所以,那时家庭出身不好的人,即使文化程度再高也不会让你干赤脚医生。不然的话,拿针管子报复社会太容易了。比如,我村有一个六十年代在城里上过高中的农民,由于家庭成分是富农,大队里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小队会计这些职位都没他的份。问题是具有相同文化水平的贫下中农子弟太多了,六十年代的小学毕业生,七十年代高中生,都算文化人。但那时又不时兴考试选拨,又不时兴考资格证。想当赤脚医生就得靠关系、靠送礼。大队推荐谁就是谁。
大队推荐的人通过公社医院培训,会***会听诊会认药就算合格。大病治不了,小病就是用消炎药。但实践出真知,时间久了每个大队都会出一两个"高手"医生。我们村就有一个赤脚医生,现在八十多岁了,还经常有人找他看病。
赤脚医生治死人的事也屡出不穷。但那时谁也无法鉴定是不是医疗事故。曾有一个老年病人,从来是只吃药不***,但有一次赤脚医生给打了一针青霉素就死了。现在看来就是青霉素过敏。但那时死了就死了,证明是医疗事故又怎样?
改革开放后,赤脚医生成个体户了。也有的医术不精被淘汰了。但大多挣足了钱。
现在农村医疗通过整改,医生必须通过考核有行医资格证。各村重建卫生室,国家拨款扶持,比六七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乡村人缘要好,能够吃苦耐劳。由大队推荐到中心卫生院(全民)或县医院培训一段时间,记得好象也要测试,后就回大队上岗。
有位亲戚也做过赤脚医生,确实是很辛苦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没有什么报酬,工作不分上下班,随叫随到。如遇上谁家生孩子,要
和过去的民办教师相比,赤脚医生的待遇是比较低的,退休后每个月可能只有较低的生活费。
赤脚医生在那段时期里作出了重要奉献。呼吁有关部门应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
非常简单,稍微懂点医的或是文化程度高点儿的就是最佳人选,农闲季节去县里培训个月八的,那就是全科医生,培训期满证也到手了。在农村那是个***羡慕的职业。
村民有个小病小灾的,打个预防针疫苗还行,充其量也就是医院护士的水平,遇到恶疾大患还得去公社卫生院、县城及省大医院就诊。
有时也会出现医疗事故,不知你们身边有没有聋哑人,本来出生时是健全的,有点小病打了几针就变成聋哑人了 ,那时候法律意识淡薄 ,要是放到现在,不赔付你个倾家荡产才怪呢,
后来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的地方,老一代的赤脚医生干不动了,而他的儿或女也背起行医箱,居然这也能接班!
我想有一天,农村发展好了,大家归到一起,当然人越多越好,建一个村卫生院,招聘医学院的学生……!
哪的赤脚医生部份是有点文化的经推荐培训行医,有部份是祖传的,但都没有资格证。祖传的赤脚医生医术不错,我村在一祖传医生,伤风感冒,各种疮症,轻而易举,不仅见效快,费用少,比当前乡鎮医院的医生技术好,疮早期用刀挑,如严重的疔疮用小针刀一挑就好,肠胃炎先用银针在肚肌上一扎针,疼痛立缓,最用药不仅痛苦少,见效快,伤风感冒一般一次就解决,这些病虽说是常见小病,去医院就复杂了,小病大医,不花掉几百甚至上千不解决问题,这些医生虽都有行医资格证,但都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