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不沾是北京名菜,你知道怎么做么?
三不沾说的是:不沾盘子、不沾勺、不沾牙,它的由来众说纷纭,历史中有很多说法,具体到底是也无从考证。在家可以做三不沾吗?我的回答是:可以,下面说下我的做法。
食材:
绿豆淀粉1两,绵白糖1两2,水250克,鸡蛋黄5个。
做法:
白糖倒入蛋黄里搅拌均匀,水倒入淀粉里搅拌均匀,融化开淀粉,最后将淀粉水倒入鸡蛋黄里,充分搅拌均匀。
热锅凉油,油热倒入鸡蛋液,【在家做,最好用不粘锅,如果没有不粘锅,提前把锅用热油滑锅】,开小火,慢慢搅动,这个过程有点慢,不要着急,不停的搅动,搅动定型成团后,用勺子背面捣,分次加少许油,要不停的用勺子锤击成型的蛋团,这个过程有点,一定不要着急,一直捣到蛋团不沾勺子就可以出锅了。
技术总结
①:淀粉最好用绿豆淀粉。
②:白糖用砂糖绵白糖都可以。
③:第一次做,没经验最好用不粘锅。
很开心可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我是馋师小胖
“三不沾”也叫“桂花蛋”其创制人及创制年代已无从查考。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彰德府,知府献膳,其中就有“三不沾”。乾隆食后大悦,立即令人记下此菜的制法。从此“三不沾”传至皇宫,成为宫中名菜。
主料2人份
鸡蛋黄5个
辅料
白糖125克
水淀粉30克
猪油(板油)适量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可以这样做:
准备原料:鸡蛋 5个,淀粉 200克,白糖 100克,猪油 适量
做法:
1、先将鸡***黄和蛋清分离,在蛋黄中加入白糖,搅拌均匀,碗中加入淀粉,再倒入水,搅拌均匀,然后再把水淀粉倒入装有蛋黄的大碗中,搅拌均匀。
2、将蛋液过滤备用,锅烧热,放入猪油,晃动锅使锅底均匀沾上猪油,然后倒出余油留用。
3、锅中放入蛋黄,用勺子不断翻炒,余油分3次淋入,并搅拌均匀,继续翻炒至蛋黄呈金***,最后将炒好的蛋黄固体捞出即可。
三不沾这道失传的菜式怎么做?
三不沾是道国菜,起源于清代河南安阳,相传原名叫桂花糕,后被乾隆皇帝发现引进***御膳房,因其不沾筷子、不沾牙齿、不沾盘子,乾隆皇帝提起御笔取其名“三不沾”。
那么三不沾怎么做呢?
首先备料,六个鸡蛋磕碎取其黄去除蛋清,淀粉、白糖、水、熟猪油(白油)。
其次初加工,把蛋黄,适量的水淀粉、白糖搅拌均匀。六个鸡蛋大约是一斤,白糖、干淀粉、熟猪油的大约比例是2.5:1.5:1,就是说一斤的鸡蛋量需要白糖125克,干淀粉75克,熟猪油50克。水溶干淀粉里的水不易过少,太少炒制的三不沾不嫩;也不易过多,过多炒制时间长而且不易成型。水大约一斤鸡蛋二两碗的水一碗。把白糖、水淀粉、蛋黄搅拌均匀备用。
最后,起锅烧热,注入满满一锅油,让大勺尽量油滑,(现在家中都有不粘锅了,做起来相对容易些,但问题也出现了,不粘锅大部分都是平底的,做出来的三不沾太薄,形状没有尖底的大勺炒出来的形状好看)。把油倒出烧热大勺,改成文火注入白油20克,下入搅拌好的蛋黄液,不要一次加入,一点一点分多次加入,剩下的30克白油也随同蛋液一点一点的加入而加入,用手勺一直一个方向不停搅拌,使其成型,待成型后,大翻勺,煎制另一面,使其油量发黄,淋入少许香油即成色***黄、味道甘美,令人称奇的不沾盘子、不沾筷子、不沾牙齿的三不沾了。
点点关注不迷路,希望转发点评,认为我做的还可以,就给个👍吧,谢谢!
1、准备5个鸡蛋。
2、把鸡蛋磕开,蛋清蛋黄分开,只用蛋黄。
3、放入白糖,搅拌均匀。
4、淀粉30克,放入适量水搅打成水淀粉。
5、倒入蛋黄糊中,搅匀。
6、先把锅烧热,放入适量油。
7、把锅移开,过滤蛋黄糊倒入锅中。
8、用小火炒制,快速搅拌。
9、添加少许油,继续翻炒。
10、炒至浓稠成型即可。
北京有哪些特色小吃和美食?
我把冠绝京城的黑窑厂糖油饼包场了,还有谁?!
糖油饼,作为老北京早点里特有的小吃之一,一碗豆浆加俩儿糖油饼是50年前老北京早点摊上的标配,是独属于80年代前的重要记忆,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炸糖油饼早点摊儿,热情的吆喝声,现炸现吃的糖油饼、油条,美味的豆浆,都是记忆里的味道。不知何时起,清晨遍布大街小巷的糖油饼摊贩越来越少,那样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景象都不复存在。
为了一尝这记忆中的老北京美味,今天胖花特地去寻味传说中冠绝京城的黑窑厂糖油饼,据说每天早上能卖出上千份,甚至好些人从北城、昌平为了吃上这一口,大清早的赶过来排队。
都说混北京若没有吃过黑窑厂的糖油饼,怎能算圆满。所以,胖花今日冒雨和寒风,特地七点多早起去拔草这家店,尝尝北京排队排到哭的南城黑窑厂糖油饼的味道到底有多迷人。
坐公交到陶然亭北门,下车后向东走近100米,看到陶然亭公园北门在马路对面的巷子,过马路,沿着巷子一直走,就能看到左手边的黑窑厂路牌,继续直走,你就能看到那家传说中的老北京炙子烤肉,没错他家就是黑窑厂糖油饼的店。
↓
你经历过吗,吃完一顿早饭,走出店外,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难道黑窑厂的一个糖油饼,可以让我穿越时空吗?要知道,前一会进门前的世界可是这样的啊!
提到北京有名的小吃,你会想到什么?豆汁?不过这老北京喜爱的豆汁一般外地人接受不了。我记得我第一次喝这玩意时,差点没吐出来。实在不习惯。虽然朋友说再多喝两口,你就会爱上它。但是我总觉得这是一段孽缘,还是不要开始比较好。不开玩笑了,言归正传,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自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这些我就不介绍了,给大家介绍一些北京传统小吃。
一、熏鱼儿
这熏鱼儿是极好的下酒菜。虽然被叫做熏鱼儿,其实和鱼一点关系也没有。老北京人喜欢把猪头肉煮熟后再熏上一番。熏制过后,这颜色也变得颇为好看,入口呢,却没有一般猪头肉的那种腻。
二、炒肝儿
这是一道极具民间特色的小吃,为什么这么说呢?搁古代,那个贵族吃内脏啊。这都是“下等人”才吃的食物。不过这并不妨碍它的美味。以猪的肝脏和大肠为主料,再用淀粉勾芡,辅以蒜泥等配料。这道小吃其实极考验厨师功力,因为用猪大肠做过菜的人,处理不好,别说好吃了,恐怕你都不愿意吃第二口。
三、炸酱面
记得很早之前看《家有儿女》的时候,刘星的姥姥经常给他做炸酱面。我是南方人,面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我们主要还是吃米饭,所以根本不知道炸酱面是啥物,但是总感觉很好吃的样子,作为北京的传统小吃之一。炸酱面算是一款深受大家喜爱的美食。一般最常见的炸酱面是猪肉丁炸酱。当然什么酱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口味,在加上当季特有的各种面码儿,可以多吃两碗。
四、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将豌豆煮烂后,加入白糖,桂花等配料熬成糊状。和豆腐的制作过程还有点类似,都需要点石膏。最后冷却后切成方块即可食用了,不过我比较喜欢放入冰箱中冻上一会,再吃。夏天吃的时候不要太舒服。
篇幅有限,不能给大家一一介绍,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