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能参军的大学?
答:大学里设有国防生的大学国防生就可以当兵,转到军校继续学习,本科毕业生,毕业就是副连职军官。在大学里的国防生,在学习期间的学费都是军队出。设有国防生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大学。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要多少钱才能拉起一支军队?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民国的初期,发放的军饷都是用的银元,直到三十年代,大量白银外流之后,民国***开始币制改革,所以发放的都是流通货币。因为民国流通货币的市值波动太大,所以我们暂时还是用前期银元来计算。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再看一下当时的银元值多少钱。据史料记载,1926年到1936年,上海大米价格的平均价格差不多是每市斤6分左右,也就是说1银元可以买到16斤大米。现在上海的大米就算是3块钱一斤吧,那么一银元四舍五入一下差不多值现在的50元。这就不得不说到曾经在上海滩看到黄晓明坐车的时候,拉车夫跟他开口两个银元,真是黑到家了哈。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军队哪些方面需要花钱,军饷、装备、和后勤(包括营房、医疗交通之类)。打仗确实需要一腔爱国热血,但是爱国热血不能当饱,很多士兵参军也是为了自己能吃饱,最好能寄点钱回去养家。
想要拉扯出一支出色的队伍就不能省钱省装备,不算上高级将领的薪资。就是普通士兵吧,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差不多一人每个月要拿到10元。拉一千个人的队伍的话,就是1万银元,差不多就是现在的50万人民币。
再看武器,1926年张宗昌进口德国的***,两千多万发花了200万银元,就是每十颗***一个银元;1924年大沽造船所,仿造了马克沁重机关枪一整套需要3000银元左右;1934年蒋介石同德国买了24门重榴炮,每门炮配备一千发炮弹,一共花了2088万元法币。当然不同时期价格有所浮动,这些只是列举一些记载下来的武器价格。
1934年,蒋介石承认了对外已经欠债10.5个亿的银元。孔祥熙在一份1939年6月给蒋介石的“极密报告”里透露:全面抗战仅一年半,财政支出已高达“三十三万万元”,而这一年半里,财政收入仅“七万六千余万元”——“三十三万万元”财政支出中,军饷、军务、***购买经费,占到了70%。
我们以孙中山为例子吧!孙先生在1907年组织镇南关起义,就算了一笔账,要想拉起一个4000人队伍,一个月各种花销军饷就要12万大洋。在1908年,光复河口的时候,3000士兵一天光粮食,就要1000块银元,而且还要发奖金花红4500块银元。
毕竟夺取炮台,斩杀清军哨官,杀死清军督办这些战功都需要奖励。没有银元,这些士兵就要跑光了。据史家估算,辛亥革命前十次起义,各方捐款总额约62万港币左右(约31万美元)。
1912年,设立南京留守府,黄兴任留守,南京当时有十余万军队,但军费没有来源。黄兴无奈,军队的伙食从干饭改为稀饭,以后连喝稀粥都不能保障。最后只能裁军,就剩下了1个师。
如果,要搞一次1911年广州起义那种规模的武装***要花18万银元,如果像“***战争”、成立“军***”、准备北伐战争,这样的大行动,都至少需要上千万大洋,甚至几千万大洋。
第一次在广东成立“军***”,才1年就失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钱。当时,广东各项税收,均为地方军阀把持。如果想要队伍,就要花钱给这些军阀,他们就会出动一批健壮士兵,背着好枪,让你看看。但是打仗?那是万万不会去的,除非给的奖金非常高。
几十年下来,钱花了确实不少,先生也没有拉起一支真正的自己的武装,直到与苏联合作建立黄埔军校,从排长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架构,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军队。
辛亥革命之后,大大小小的军阀在中国大地上混战不止,他们为了保住地盘,扩大势力,花了很多钱在自己的部队上。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我整理了一点,能让大家有个大概的感受。
要想拉起自己的队伍,首先要有兵源。幸好,那是特别乱,因为打仗,到处都是流民。这些人为了吃上饱饭,是愿意跟你打仗的。只不过,这些流民的军事素养普遍不高,需要花大力气训练。
至于军饷,因为各地军阀的实力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也会有差距。比如当时实力比较大的冯玉祥,算是比较有钱的。他在北伐以后,普通士兵的军饷每个月5元左右,后来物价飞涨,普通士兵的军饷涨到了每个月10元。当然,军饷是随着级别上涨的,你官职越大,军饷越多。
然后就是要有枪有炮,当时国产的枪炮质量和产量都跟不上,所以军阀们都是想办法买“洋货”。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1922年的时候,张作霖从溃败的白俄“捷克兵团”手里,廉价收购了一批二手武器,其中***有30000支,每支13元。同年,张作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装甲车100辆,每辆20000元。
1921年,张作霖从丹麦购买了制造野炮、***的机械300套,共花费3,000,000元。(人家财大气粗,自己买设备造炮造炮弹。)
1928年,奉军第三军第四军又从挪威购买***2400多箱,包括***、***、***,共计1,000,000元。
当然,这只是张作霖购买武器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三万多人的军队要多少钱呢?
段祺瑞组建讨逆军的资本是什么?就是徐树铮为段祺瑞带来的50万日元(当时的日元很值钱,一日元大约相当于一银元)讨逆军的军力配置为两个师一个旅,具体人数应该在一万多人左右。
但是这支军队并不是由段祺瑞组建的,而是一开始就有的,段祺瑞的50万日元只是作为战后抚恤和奖励。
再说张作霖的起身资本,就是杨宇霆带着人去秦皇岛劫收的一批黎元洪的***。这批***让张作霖直接扩充了两个师的军力。价值约为1800万日元。
有这两件事可看出,想要从无到有组建一支三万多人的军队,还是比较花钱的。(但是跟现在比起来那就真的算个屁了,现在一个精锐士兵的全身装备加起来都几十万了,更不用说三万多人)
如果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无到有组建一支装备比较全的军队最少也要2000万日元左右。
PS:不过那个军阀混战时期,军阀有一门炮都算是强大的军阀了,更不用说每个人装备一杆莫辛纳甘***,每个班一挺轻重***了。那花钱更大了。张作霖也做不到这种规模。